● 王亚玲(右)带动果农与企业共同发展 记者 高乐
在洛川塬的晨光里,王亚玲总爱往果园跑。看着枝头饱满的苹果被智能选果线精准分拣,听着果农们说起增收的欢喜,这位省人大代表、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眼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忱——从2014年揣着“把洛川苹果搬上网”的想法创业,到如今带领企业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她用十余年时间,把一颗颗苹果酿成了乡亲们的“甜日子”。
以电商为钥,打开果农“致富门”
“95%的洛川人靠苹果吃饭,我是土生土长的洛川娃,哪能看着好苹果烂在地里?”2014年,嗅到线上购物的发展潜力,王亚玲和丈夫成立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头扎进了苹果电商的蓝海。
彼时的苹果电商还是新鲜事,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王亚玲带着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在淘宝一口气开了5家店铺,从产品拍照、详情页撰写到客服接待,事事亲力亲为。
可创业的路从来不是坦途。第一年,物流破损、仓储不足、电商人才匮乏等问题接踵而至,累计亏损达400多万元。但王亚玲没有气馁,她坚信洛川苹果的品质,也相信自己的选择。于是,她不断学习,积极探索,使公司的线上店铺从最初的5家,扩展到如今的42家,覆盖拼多多、抖音、天猫等全网平台。
走进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分选车间,只见一个个苹果在传送带上“排队”接受检测,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每颗苹果的糖度、大小和色泽,不合格的果子会被自动分拣出来。
“ 我们引进了智能选果线,自建了万吨气调库保障全年销售,确保苹果品质一致性,同时建立了‘一果一码’全程追溯体系,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王亚玲介绍道。为提升苹果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她带着团队将苹果种植、加工、销售与电商平台相结合,通过气调库存储、计算机视觉检测等新技术,搭建起完整的苹果存储筛选包装链条。在她的带领下,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陕西省苹果电商龙头企业,带动了洛川苹果电商销售额从2014年的不足40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20多亿元。
“起初我们收购散户的苹果,可果农管理水平不一样,果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品牌,也让果农赚不到大钱。”王亚玲深知,只有让果农跟着企业一起发展,苹果产业才能走得远。为此,她牵头创新了“成品果园技术托管”模式,在洛川核心区北五乡镇托管果园2万多亩,聘请土肥、园艺及专家团队50多名职业经理人,每位经理人负责50户果农、500亩果园,从施肥、修剪到病虫害防治,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导。
“以前种果靠经验,现在有专家上门,果子品质上去了,收购价也高了。”洛川县旧县镇洛阳村果农冯建民的话道出了大伙的心声——如今顶端果业托管的2万多亩果园,已带动2021户果农实现年亩均增收2000元,户均年增收2万元,累计增收超1.5亿元。
替果农发声,探寻产业新思路
作为省人大代表,王亚玲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积极为苹果产业发展和果农利益建言献策。她连续3年在省人代会上就苹果品牌保护、自然灾害防御、市场营销等提出建议,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苹果品牌保护更加重视、产业投入持续加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苹果生产经营模式面临着挑战。王亚玲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支持企业、合作社与果农建立长效的利益联合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技术托管、农资配送、订单销售等方式,达到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分级分选、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品牌营销,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品牌竞争力。
针对苹果电商物流费用偏高、派送不及时等产业发展“痛点”,她建议研究出台优化线上销售环境、加强物流服务的具体措施,建立苹果流通“绿色通道”,助力苹果企业做大做强。“我们要让洛川苹果能够更顺畅地走向市场,让果农们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王亚玲的话颇为实在。
在洛川这片盛产苹果的黄土地上,王亚玲的名字早已和红彤彤的苹果紧紧连在一起。她不是传统意义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果农,却用十一年时间,把洛川苹果从田间地头送到了全国各地;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企业+农户”的务实模式,让“致富果”的甜意真正淌进了乡亲们的心坎里。
“我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为群众和政府架起沟通的桥梁,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履职尽责,积极为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和果农增收致富发声,让洛川苹果产业越来越好,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王亚玲的话语朴实而坚定,就像洛川塬上的苹果树,深深扎根在黄土地上,结出甜美的果实,滋养着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