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大燕 叶树峰 王静 郝栋 秦政旺 通讯员 段梁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十五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其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明确要求,如同春风般吹拂革命圣地延安的广袤乡村,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共鸣。从市农业农村局的规划部署到田间地头的实践探索,各地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延安沃土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作为统筹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延安市农业农村局率先锚定全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的要求,为乡村产业发展谋篇布局。市农业农村局产业规划与发展科负责人王振静说:“‘十五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全市‘7 +25’产业集群规划布局,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产业融合为纽带,实施‘3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建强产业发展载体,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坚定不移做好‘土特产’文章,为持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提供坚强支撑。”
“全会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这为我们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富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龙表示。近年来,富县农业农村局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围绕“中国有机苹果之乡”品牌优势,持续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升级;深入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工程,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同步发展雪桃、木耳、梅花鹿等特色种养业,推动“土特产”多元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李龙表示,下一步,富县农业农村局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立足本土资源禀赋,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做强苹果主导产业,做优特色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富县力量。
在政策落地与市场衔接的关键环节,国有企业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延安农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市唯一以农林牧为主业的市属国有独资企业,近年来在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种植养殖、中药材加工等领域成效显著,其建成的全市最大苹果分拣加工中心,已累计收储销售苹果、蜂蜜、杂粮等4.6万吨,先后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古江波表示,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统筹农业资源,搭建市级农业产业化运营与投资平台,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和大市场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让政策红利通过市场机制精准惠及农户。
乡镇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乡村振兴政策转化为实际成效的关键节点。宝塔区青化砭镇党委书记王随平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全会精神为基层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乡镇既要当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更要成为政策落地的“践行者”。基于此,青化砭镇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产业园区承载地的优势,全力支持辖区油、煤、气、电及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壮大“林果、设施农业、养殖”三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特色小杂粮产业品牌,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努力让全镇群众收入更可观、生活更美好。
子长市杨家园则镇杨二村党支部书记杨张利表示,对基层而言,落实全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的要求,就是要扎扎实实抓好粮食生产、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在杨二村,村民们通过平整高标准农田、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仅守住了耕地红线、提升了粮食产能,更通过“三方共赢”模式实现农民得实惠、集体增收入、企业获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