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1日
全球首个“双胞胎”人形苹果采摘机器人亮相黄陵
  本报讯(记者 姜顺 雷荣 通讯员 刘媛)白色身子、圆圆脑袋,一对“双胞胎”伴着《信天游》的旋律穿梭果园,精准抓取、轻放苹果,引得现场果农纷纷驻足观看。10月31日,全球首个“双胞胎”人形苹果采摘机器人,在黄陵县隆坊镇景曦苹果试验站“上岗”,标志着延安苹果产业向“智慧农业”转型迈出坚强一步。
  这对“双胞胎”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福增团队联合西工大国家级工业造型团队研发优化,兼顾“功能可靠+外观美观”,搭载多模态视觉系统,能在枝叶遮挡、光照变化等复杂环境下稳定识别并准确定位。
  作为世界苹果优生区,延安的苹果产业早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支柱”。但随着苹果产业不断壮大,用工难题日益凸显:苹果采摘劳动强度大、耗时长,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50%以上,加之农村老龄化加剧,“雇人难、雇人贵”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采摘机械化是必然趋势,这对机器人投用后,能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减少投资压力。”杨福增介绍说,机器人的研发正是瞄准了产业痛点。
  老果农刘小雄围观“双胞胎”后直言:“以后要有它俩帮忙,那我们种好苹果就更省心、更有奔头了。”
  如今,延安苹果产业正加速从“人工种植”向“智慧管理”转型,并逐步构建起“研发—试验—推广”一体化体系。除“双胞胎”采摘机器人外,果园巡检机器人、纯电智能无人割草机等智慧农机相继落地,在病虫害监测、除草等环节广泛运用,推动育苗、管理、采摘、贮藏全流程机械化、智能化。
  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表示,延安将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加快智能机械推广,强化农机人才实训,推动更多研发成果转化,助力全市苹果产业向更高水平机械化、智能化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