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8日
霞光满天映龙乡
——记市五星离退休干部党员王华民
    ●    王华民坚持理论学习不懈怠  叶树峰 摄

  记者 叶树峰
  在中华民族圣地黄陵县,有一位精神矍铄的85岁长者,他的身影时常活跃在校园讲堂、社区舞台、革命旧址。退休二十六载,他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用满腔热忱继续为这片土地奉献光与热。他,就是荣获“五星”离退休干部党员称号的王华民。
  从三尺讲台到关爱一线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999年,王华民从倾注了毕生心血的教育战线退休。离开熟悉的校园,他心中依然牵挂着孩子们的成长。同年8月,他欣然接受黄陵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邀请,担任起辅导员工作。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老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怀着这样的信念,王华民认真总结数十年教学经验,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伏案疾书,精心准备了《让延安精神在下一代心中扎根》《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发奋学习》《学雷锋、树新风》等十几篇讲稿。
  他的讲座从不照本宣科。讲到动情处,他会唱起革命歌曲,说到精彩时,他会穿插生动故事。那些曾经在历史课本上冰冷的名字和事件,在他的讲述中变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触。一场场报告中,孩子们时而屏息凝神,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热泪盈眶。
  “王爷爷的课特别有意思,他让我们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名听过他报告的学生如是说。他编写的《学雷锋、树新风》讲稿,因内容生动、贴近生活,被许多家长索要传阅,作为教育孩子的生动教材。
  寒来暑往,王华民的足迹遍布黄陵县数十所中小学。26年来,他累计作传统教育报告50余场次,受教师生达8万余人。他不计报酬、不辞辛劳的付出,赢得了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和延安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模范宣传员”。
  白手起家组建艺术团
  为金色晚年搭建舞台

  “满目青山夕阳照,深秋黄花晚更香。”王华民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爱好者。看到许多退休老同志离开工作岗位后生活单调,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何不组建一个艺术团体,让大家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014年,在王华民的奔走下,“黄陵县轩辕艺术协会”正式注册成立。初创时期,协会面临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设备、四无服装道具的困境。面对重重困难,王华民没有退缩,他动员协会成员自带乐器、自制服装道具、自编自排节目。
  没有专业指导,他就凭借自己的音乐功底一遍遍示范;没有排练场地,他们就找公园空地、社区活动室;缺少演出服装,他和老伴一起动手改制。在他的感召下,协会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近百人,成为黄陵县一支活跃的文艺轻骑兵。
  十年来,轩辕艺术协会紧扣时代脉搏,创作排演了大量优秀节目:大合唱《脱贫攻坚之歌》气势磅礴;音乐快板《不忘初心永向前》朗朗上口;诗朗诵《精准扶贫在路上》感人至深;舞蹈《欢聚一堂》《黄陵八景》美轮美奂;秦腔眉户小剧及小品寓教于乐… …
  这些节目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传播了社会正能量。艺术协会的演出足迹不仅遍布黄陵城乡,还登上了延安市的大舞台。 2017年,他们参加了延安市委组织部举办的“迈进新时代、永远跟党走”主题晚会,获得一致好评。
  党建引领银发生辉
  八十五岁仍是少年心
  2016年,为进一步加强协会工作,轩辕艺术协会成立了党支部,王华民全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从此,他肩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赴铜川照金、黄陵小石崖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他还亲自动手编写了《四十年改革开放,小岗村变化致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世界舞台上的习近平》等多篇党课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党的方针政策。
  在他的带领下,协会党支部被评为“新时代有担当作为”优秀党支部。2021年,王华民作为30位为延安贡献过青春和智慧的老干部代表之一,走进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广播间,作了《我看黄陵变化在身边》的主题演讲,深情讲述了黄陵的发展变迁。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召开后,王华民又组织艺术协会编排专题节目,深入基层巡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养新民风,激发新动力”“爱洒重阳节,温暖老人心”等一场场演出,将党的声音传遍龙乡大地。
  十余年间,轩辕艺术协会义务演出百余场,观众数万人次。而每一场演出的背后,都有王华民忙碌的身影:联系场地、协调人员、准备道具、主持节目… …
  如今,85岁高龄的王华民依然精神饱满地奔波在关心下一代和群众文化工作的第一线。有人问他累不累,他笑着说:“能为社会做点事,心里踏实;能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和群众的掌声,比什么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