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1日
悲壮的出征
伍修权
  1934年10月中旬,军委总部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了。出发的日期,我的印象是10月10日,正是“双十节”。在此同时,驻扎在江西雩都和福建长汀、宁化等地的红军部队,也先后分别出动。所以这些地方和瑞金一样,都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长征开始的时间,则应从军委总部出发的日子算起。
  出发以后,李德等人指挥部队采取“甬道式”搬家方式,一、三军团为左右前锋,八、九军团从两翼掩护,五军团为后卫压阵,中间是军委总部的中央纵队,还有各种“坛坛罐罐”,仅挑子就有3000多副。真是负担笨重,行动迟缓,加之敌人处处围追堵截,部队只能沿途消极避战,边打边走。这样好容易通过了敌人四道封锁线,部队处处挨打,损伤惨重。大的笨重东西都没有办法带了,为了行军和作战便利,只好把千辛万苦从苏区搬来的机器等笨重东西往山沟里扔。渡湘江时,连电台的发电蓄电池和X光机、印刷机和几门小山炮等等,都忍痛埋掉了。有的运输员来的时候思想上就是不大通的,这时就把东西一扔自动跑回家去了。加上战斗减员,部队很快就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过湘江以后只剩了3万多人。
  当时李德已经无法全面指挥,只能根据各部队来的电报提出意见,真正在部署作战行动的是周恩来同志。那段时期,只听到从各个纵队来的报告,说部队不断减员,特别是中央纵队不断来报告说,人都散了,机器都丢了。李德面对这种情况,惊慌失措,一筹莫展,他那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狼狈相,至今我还历历在目。可是此人毫无自知之明,反而迁怒于人。当时有两个部队,一个是周昆当军团长的八军团,一个是周子昆当师长的34师,由于部队中大多是新编入红军的地方赤卫队和农民,未经过训练和实战锻炼,在连续的行军苦战中,整个部队几乎全被打散拖垮了。到遵义以前,部队在一个地方停留时,李德还掌着权,他把34师师长周子昆找来,将他痛骂了一顿,训斥他带的什么兵,把部队给带垮了,却把老婆带在身边。实际情况是周子昆的爱人曾玉同志,红军长征时本来让她留在苏区,她不愿留下,自己拼着命跟部队走,丈夫又顾不了她,吃了许多苦。可是李德却为此大训她的丈夫周子昆,还命令警卫班马上把他绑起来,送军事法庭审判。可是警卫班的同志就是不肯动手,李德大为恼火。当时博古和毛泽东同志正好在场。博古对此默不作声,还是毛泽东同志出来解了围,说把周子昆交给他去处理,这才使李德下了台阶。
  这个期间,我们每日接触李德,不断领教他专横粗暴的作风,心情很不愉快。有一次,我对中央组织部部长罗迈(李维汉)同志说:“李德简直是个帝国主义分子,我完全是凭着党性,才给他做翻译工作的。”事实也是如此,他经常训斥甚至辱骂干部,很不讲理。上至我们的总司令朱德同志,下到我们一般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他几乎没有一个瞧得起的。有一回,他竟无理训斥总参谋长刘伯承同志,说他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参谋,白在苏联学习了几年,话很难听。我为了给双方打圆场,故意不给他照原话翻译,只说参谋工作做得不周到。可是刘伯承同志自己懂俄语,事后,他对我说:“你真是个老好人啊,他骂我的话都没有翻译。”
  部队前进到湘西通道地区时,得到情报说:蒋介石已察觉我们的意图是与二、六军团会合,就在我们前进方向布置了五倍于我的强大兵力,形成了一个大口袋等我们去钻。面对这一情况,李德竟然坚持按原计划行动,把已经遭到惨重损失的三万多红军,朝十几万强敌的虎口中送。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向中央政治局提出建议,部队应该改变战略方向,立即转而向西,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一定不能再往北去。如果再往北,就有全军覆灭之灾。中央迫于形势,只得接受了这一正确建议,毛主席的意见被通过了。于是部队就改向贵州进军,这就一下打乱了敌人的原来部署。从这时开始,突破乌江、攻下遵义,战局出现了转机,红军恢复了活力,这已经是毛泽东的思想在起作用了。
  (选自中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亲历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