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行走在乡间的白衣天使
——记子长县人大代表、杨家园则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郝静
郝静为患者检查身体郝静为患者检查身体
  一袭白衣、一个听诊器,将病人的疾病牢牢记在心里;一席发言、一条建议,为百姓的利益建言献策。她是子长县人大代表、杨家园则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郝静。
   治病救人村民的“120”
  忙完了手上的工作后,郝静便来到中心卫生院病房看望病人。10病床的孙秀英老人已经80岁了,郝静向孙秀英的女儿询问老人的近况,为老人听诊检查完,仔细地帮老人扣好衣服上的扣子。
  孙秀英的女儿说:“我妈身体不舒服就会来卫生院看病,郝院长对我们十分照顾,让我们很放心!”
  正在一旁输液的村民白忠胜笑着说:“郝院长技术好、服务好、态度好!”经过在卫生院的治疗,他的脑梗和高血压有了好转。
  自参加工作以来,郝静就一直在乡镇卫生院工作。2010年,她被聘任为史家畔乡卫生院院长;2015年,被聘任为杨家园则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从医十多年来,她始终把农民的健康放在首位,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工作。乡镇医院医资缺乏,工作也更加繁琐,固定的节假日,她几乎没有正常休息过几次。不管多累多忙,她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的情况,掌握病人病情变化。一旦遇到危、急、重病患者抢救,只要接到通知,她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加指挥抢救。
  2014年10月的一天夜里,郝静突然接到李志莲老人的求救电话。电话里,李志莲说她的老伴苗齐文生病了,但是病因和症状说不清楚。郝静放下电话,立刻带上几名医生赶到十几里外史家畔乡的李志莲老人家。原来,李志莲的老伴苗齐文突发冠心病,当时已经出现了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的症状。郝静当即为苗齐文进行简单的心肺复苏治疗并及时送往县医院进行抢救。李志莲心有余悸地说:“当时只有我跟老伴在家,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办,情急之下就只能给院长打电话。多亏院长及时赶到,不然老伴肯定是挺不过去了。”
  苗齐文是史家畔乡卫生院的老病号,郝静对他的情况十分了解,平时就经常前去探望,询问身体情况,并为老人分类整理各种药品,方便老人使用。郝静的好,两个老人都默默记在心里,并以自己的方式感谢她。曾经有一次郝静生病住院,苗齐文抱着一个酒盒来到病房探望。郝静连忙拒绝,可苗齐文坚持放下酒盒便离开了。郝静打开酒盒一看,发现是一颗颗垫着茅草的土鸡蛋。
  “一切替农民着想,让农民享受到最贴心的医疗服务”,郝静始终把这句话作为办院的宗旨。凡是她看过病的人,都记得她的好。只要她到村里去,村民们总会热情地邀请她去家里吃饭,或者送一些土特产给她,这让郝静非常感动。由于她的热心、细心、耐心,现在仍有一些史家畔的患者,专程到杨家园则请她看病。
  心系群众百姓的“贴心人”
  郝静不仅是一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还是一名百姓的“贴心人”。她认为,人大代表是一种职务,但更是一种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职,她经常深入农村、农户,掌握农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乔国平老人住在史家畔乡。郝静知道乔国平老人的眼睛不好,便经常去看望老人。她了解到乔国平有一个10岁的孙子乐乐,正在读小学四年级。乐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让郝静始终牵挂在心头,每次到乔国平家,都为乐乐准备了零食和学习用品。因为乐乐父母不能经常回家,孩子性格有些内向,学习成绩也不太好。郝静经常想办法鼓励乐乐,疏导他。夸奖他孝顺,小小年纪可以照顾爷爷,帮爷爷干农活。乔国平告诉记者:“现在我有什么困难,就给郝院长打电话,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郝静还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建议案。她向县人代会提交的“关于新建史家畔乡卫生院”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年底即可建成投运。郝静告诉记者,史家畔乡大约有一万二的人口,但是卫生院业务用房却不足200平方米。记者看到史家畔乡卫生院里只有10间房,其中病房只有一间,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没有宿舍,条件比较艰苦。卫生院的医生陈英英说,因为房间太少,办公住宿只能放在一起。平时病人住院也不方便,人多的话甚至需要挤在一张床上。
  当初建史家畔乡卫生院的新址离村镇较远,不方便村民看病,许多村民有意见。郝静知道后,考虑到百姓的现实需求以及史家畔乡特殊人群和老年人居多的情况,将新址改选在了卫生院原来的位置。现在新卫生院地基已经打好,明年7月底就可以完工。如今虽然郝静已经离开史家畔乡卫生院,但她还是经常来到工地上,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医术精湛,服务精心”,这是患者家属为卫生院送来的锦旗,也是对郝静的肯定和认可。她表示,作为一名中心卫生院院长,她还需要继续提升医院的治疗和服务水平;而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则需要认真倾听和反映百姓的呼声,做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