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市民政局:兜底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努力做好城乡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切实发挥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农村低保标准由3015元/人年提高到3470元/人年。截至5月底,全市共审核审批农村低保对象3.37万户7.53万人。纳入兜底保障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有10407户35522人,其中低保8483户33191人,五保1924户2331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建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的困难群众生活保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民政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实施方案》,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严格低保申请审批程序,乡镇(街道办)党委政府下沉村组,对申请低保的困难群众逐一入户考察、走访邻里。组织群众召开民主评议会,邀请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列席,进行民主评议。经评议、公示无异议的,由乡镇政府向县区民政局申报,把好精准识别第一关;乡镇民政专干对低保五保户每月入户一次,入户率100%,了解困难群众生活情况,把好精准识别第二关;县区民政局每季入户一次,入户率30%,延川、安塞、甘泉、黄龙等县区入户率达到了50%以上,把好精准识别第三关;市民政局成立检查组,由县级干部带队,相关人员参加,不定期对各县区的低保工作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县区反馈,要求县区限期完成整改工作,把好精准识别第四关。农村低保今年1至5月份,全市农村低保对象新增4650人,审核退出5032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根据困难群众的贫困原因和贫困程度,将低保救助标准细划为五个档次,实施分档救助。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七类人员,按照低保标准的20%~70%增发低保金,实施分类施保。对接受扶贫开发项目取得收入尚不稳定但已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实施渐退帮扶,按原政策继续享受12个月的低保救助,残疾人家庭再延长6个月。在所有村(社区)全部建立社会救助固定公示栏,实行民政政策、救助标准、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监督电话“五公开”。宝塔区创办了“宝塔低保”公众号,延川县创办了“延川民生”公众号,安塞区创办了“安塞区社会救助”公众号,吴起、志丹等县的村组建立了村民“微信群”,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分档施救突出精细化,以分类施保保障精准化,以多方公示实现阳光化”的精准救助路子。截至5月底,全市共支出农村低保资金9197.79万元,支出五保供养资金1098.85万元,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947.19万元,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有效保障。
  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住院医疗救助和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范围,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重特大疾病门诊救助最高达到6万元。对特困供养人员、农村低保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给予全额资助,实现零负担。截至5月底,全市累计医疗救助53640人次,支出救助资金5018.49万元。
  设立社会救助微信公众号、社会救助热线等,救助咨询更加便捷。建立救急难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临时救助分级审批办法,1000元以下的小额救助实现乡镇直接审批,3000元以上的提交救急难联席会议研究审批,救助时效性大大提升。延川县贾家坪镇双庙村白二小,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北京人民医院住院14次(骨髓移植、化疗),花费医疗费用55万多元,经联席会议研究,及时给予了3万元民政医疗救助,5万元民政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2万元民政临时救助,个人实际负担有效减轻。
  下一阶段,市民政局将深入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将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坚持低保政策标准,规范低保工作程序,严明低保工作纪律,坚决查处和纠正优亲厚友等以权谋私行为,坚决查处和惩治民政领域各种侵害群众利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全力打造“阳光低保”。积极争取网信部门支持,努力在年底前全面建成居民家庭经济信息核对平台。与工商、税务、财政、房管、银行、卫计、残联等部门进行沟通对接,签订信息核对合作协议,健全完善核对工作机制,进一步实现兜底保障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救助。继续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建设,完善信息系统的网络、数据对接,确保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不断提升“一站式”信息平台管理服务水平,保障“一单式”结算运行顺畅,实现方便快捷高效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