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尽心为民办实事
——甘泉县政法委、610办帮扶闫家沟工作侧记
  通讯员 范筱霞 本报记者 李星棋
  “这些帮扶干部就是我们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军师’!”看到村上发生的变化,甘泉县下寺湾镇闫家沟村的村民们激动地说。在包村工作组的帮助下,闫家沟村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村貌越来越美、村里也更加和谐了……
  今年2月份开始,甘泉县政法委、610办开始了在闫家沟的帮扶工作。扶贫必先扶志。村干部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但村“两委”班子软弱、号召力不强,是贫困村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驻村工作组调研后认为,这一“针”首先要注入村“两委”班子。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提升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致富本领;得知村里党员老龄化情况普遍,发展党员慢、数量少,工作组设法激活村团支部和妇代会,培养年轻党员干部后备力量,将致富能手、优秀青年吸收为村团群众组织,增强队伍带动致富的能力。
  这一“针”还打在该村村民身上。驻村工作组帮扶该村后,到每家每户宣讲扶贫开发的政策、意义,特别是针对贫困户的不同状况,逐一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国家“扶贫不扶懒,扶贫必扶志”的原则,激励村民勤劳致富,合力建设自己的家园。积极协调县牲畜、农业等有关部门人员就种养技能、生产技能等方面知识进行培训,上门现场讲解、指导,使村民掌握发展生产、依靠双手致富的本领。
  两年前,白建军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生计就靠夫妇俩外出务工来维持,由于不掌握技术,外出务工也只是给人打零工,赚的钱仅够糊口,全家人过得紧巴巴的。工作组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动员他留在村里发展养猪产业,一开始白建军还有所担心,后来在包村工作组的多次上门宣传和鼓励下,白建军下定决心试试看。“没想到一干就成功了,如今我们在家门口发展产业不但收入稳定,而且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白建军满怀感激地说。生活改善后,白建军主动要求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在闫家沟村,白建军并不是脱贫“特例”,驻村工作组帮扶以来,该村去年就有16户贫困户27人脱贫。驻村工作组免费为全村贫困户发放了鸡和小猪崽,其中给今年计划脱贫的贫困户代焕发放猪崽2只,鸡26只;王启亮发放鸡26只,入股蘑菇合作社2000棒;曹智与白彩琴各发放鸡26只。目前,全村已发展6户养猪户,12户养鸡户,发展120座大棚。
  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工作组在全村开展技术培训3次,带领贫困户去道镇产业园区、石门镇的大棚林果区等地参观学习,外出参观累计培训80余人次,努力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引导群众“要以贫为耻,不以贫为荣”。
  “以前村里出现上访情况主要是因为村‘两委’班子工作透明度不够高,没能为群众尽心做实事,引起群众对干部的误解。”包村工作组分析道。针对村里实际,驻村工作组通过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成立村监督委员会;通过制作宣传栏、宣传标语和悬挂格言警句等,推进廉洁文化进农村,努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
  在此基础上,甘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宝钧为贫困户代焕联系省上一家医疗机构,治疗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联系卫计部门,完善该村标准化村卫生室,解决群众小病无处医的问题。全村全面落实“四免一提一降一兜底”政策,协调贫困户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办理,协助贫困户申报慢性病鉴定,落实慢性病免费发药政策,确保贫困户“病有所医、医有所靠”。
  年初,工作组为该村协调经济类苗木果树300余棵,美化绿化村内巷道,利用每周三“党建日+固定扶贫日”活动,组织党员、队干、包扶干部集中清理村子周围的环境卫生,改善了闫家沟村的村容村貌。
  看到村容村貌改变之后,在包村工作组的带动下,该村紧紧抓住甘泉大峡谷的开发机遇,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积极探索发展“旅游+扶贫”模式,发展农家乐30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