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刘永军
匠心成就梦想 岗位书写华章
● 刘永军检查真空电磁启动器
  本报记者 杜子龙 通讯员 倪小红
  他,先后完成创新成果30余项,解决了机械化掘进设备消缺问题;他,善于钻研,乐于奉献,攻克了掘进工艺多个难题;他的名字在矿区里家喻户晓,他曾获得了黄陵矿业公司“感动矿区十大人物——创新创效模范”称号,他就是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机电队普通党员——刘永军。
  刘永军,今年47岁,在煤矿已整整工作了22个年头,他凭着自己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从一名农民协议工开始,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敬业一步步干到了机长、班长,最后当上了机电队副队长,他这一路走来满是汗水和艰辛。
  “创新只为安全生产”
  说起刘永军,和他一起工作过的高级技师王钢这样介绍:“刘永军是一个对工作极其严格的机电队长,工作勤恳,善于动脑,是位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工作上的好队长、好党员。”
  刘永军把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创新的发力点,把解决问题作为创新的最终目的,他先后完成了掘进机辅助照明灯设计、掘进工作面移动式综合材料车的设计、胶带抽出工具等等创新成果30余项,节约生产成本超百万元。
  刘永军用简短的话告诉记者:“干机电工作最关键的要学会动脑,会思考,会处理问题,只有大胆创新才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刘永军有一颗爱好钻研的工匠之心,也正是由于他刻苦钻研,1998年他从一名农民协议工成为了正式工,也结束了他8年“游击战”的打工生涯,而立之年的他又于2007年7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党员就应该走在前面”
  “党员就应该比别人付出更多,在困难的时候走在前面,这就是我的初心。”刘永军经常会这样说。
  2007年,黄陵矿业引进了第一台从德国进口的掘进机,开始了机械化掘进。在掘进机使用前期,由于对掘进机的使用、操作、维护都不熟悉,每月进尺只有120米,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在掘进尾部要专门安排两个人拉移电缆,70平方米的电缆一个班来来回回几十趟,职工都吃不消,有时拉移电缆不及时还会造成电缆挤压发生电气事故,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刘永军面对这些问题陷入了深思,他每天蹲在现场观察掘进机的工作情况,绘图纸,做试验,经过10多天的潜心研究,他终于设计出了掘进机电缆自移装置并成功应用,彻底解决了掘进电缆人工拉移的问题,杜绝了电缆挤压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这一装置让调试的德国高级技师都自叹不如。
  在625掘进工作面时,由于巷道底板岩石松软,再经锚索支护时流下的水浸泡后变得更加泥泞,每割完一个循环时皮带机尾特别难拉,严重影响了掘进进尺。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他给30米长的马鞍架子两侧下都安装了“滑靴”,增大马鞍架子与底板的接触面积,防止架子钻底,使机尾拉起来更加顺滑,缩短了拉机尾的时间,提高了掘进速度,保证了连续生产。
  从农民协议工一步步成长为正式工、机长、班长、队长,刘永军的身份不断变化,但是他的本色却一直没有变,他依旧用自己的方式:简单、认真,去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