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9日
破解“用工难”,还需多策并举
马政
  春节假期刚过,各地的“抢人大战”就已开始上演。为了吸引更多外地务工人员返岗,不少地方使出浑身解数。有的向劳务输出重点地区开设返岗专列、专车或包机,有的发放一次性返岗补贴或奖励、鼓励务工人员早日返岗,还有的地方利用大数据精准推送招聘信息,一些人社局甚至开起了“直播间”。眼下,缓解企业“用工难”,需要多策并举,让用工信息及需求更精准更快速抵达潜在就业者,才能进一步提高供需对接的效率和成功率。
  造成当前企业用工紧张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降低三不够”:一是“人口红利”降低。特别是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大量劳动力开始返乡回流。二是年轻人从事一线工人岗位意愿降低。在择业时,多数年轻人认为一线工人岗位不体面、劳动强度大,首选的大多是销售、采购、财务、人事等办公管理岗位。三是公共服务配套不够。四是劳动力市场体系培育不够充分。五是企业用工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到位。企业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现象,把一线操作岗位视作简单劳动,对一线岗位工人培训、年轻员工技能培养不够重视。
  缓解企业用工紧缺,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努力、多策并举。
  首先要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崇劳动者的氛围。一是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增强产业工人职业自豪感。二是要完善激励机制,提升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引导广大企业在实现发展的同时,稳妥有序地提高产业工人的收入待遇,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培训培养,通过建立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方式,拓宽产业工人成长发展的渠道;政府相关部门要探索打通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界限,打破唯学历论,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让广大产业工人享受平等发展的机会。
  其次要大力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我们既要有“抢人才”意识,也要有“抢人”的意识,让更多的外地年轻务工人员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一是相关部门要主动与周边省份和地区开展劳务对接,开拓劳务协作基地,积极引导外地务工人员来本地就业发展。二是加大与各类职业院校的合作力度,联合辖区内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吸纳外地职教院校学生来本地实习、工作。三是要积极开展招聘活动,既要打造24小时不休息的网上招聘活动平台,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下现场招聘活动,尤其要重视赴外地开展专场招聘会,让更多外地人把本地作为务工的首选之地。
  接下来要大力优化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一是要结合工业园区建设改造,规划建设一批职工集体宿舍;结合新农村建设,谋划改造建设一批职工居住点;结合工业企业改扩建,适度放宽非生产用房控制比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建一批职工集体宿舍。二是要不断优化当地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加大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园的建设力度,扩大产业工人“政策性借读”的受惠面,解决企业和职工的后顾之忧。三是要合理安排公交线路,通过短途接驳、上下班高峰班车等形式,改善产业工人集聚区域的交通条件。
  最后要大力发挥企业在用工方面的主体作用。相关部门要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做好“加减法”。一方面,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做到主动出击,做到早谋划、早储备、重培养、重关爱,积极向市场招人、以关爱留人。另一方面,要推进转型升级,注重智能化改造,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不断实现机器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