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指不求回报的付出,其精髓是奉献精神。和雷锋精神一样,其最质朴的表现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好事,以点滴之水汇成大海,小小的善意善心即能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最重要的是让其常态化,让人们重拾传统美德,回归初心,不求回报,让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是群居动物,只有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地活着,奉献早已融入人类血脉。只是,现代社会的利益和现实原因,反而让不求回报的付出有了障碍。作为“东方礼仪之邦”,以儒家伦理为主导的中国古代道德文化一直都有仁爱友善、团结互助的优秀传统。《孟子》里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论语》有言:勿以善小而不为,礼义已经植根于民族的血脉,这种礼仪往大了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小了说,它的表现是邻里、朋友、陌生人之间力所能及的互帮互助,是一种相互守望的温情。
做好志愿服务,最重要的是回归初心,重拾传统美德。所谓润物细无声,当志愿服务已经内化成人们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减少形式化和资源浪费,更能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从根源上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现代社会的志愿服务制度化,能将松散的爱心善意整合起来,形成更好的社会效应。很多的志愿服务团队,如大学生们组织的志愿服务团、出租车司机们组成的爱心车队……这些平凡而又常态的爱心行动、热心的志愿服务和现代化的管理,竖起了城市的志愿服务旗帜,如一条条暖流汇聚,成就了城市的温度。
志愿服务制度化,有助于打破现代的社会居住结构障碍,深入到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沁入每一颗需要焐热的心,让社会真正了解弱势群体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更好地雪中送炭。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是里,现代的管理制度为表,表里结合,才能让志愿服务之花开遍神州大地,才能让志愿服务之花开得百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