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1版
发布日期:
搞好“大培训”传递正能量
  市委理论讲师团团长 安振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刚刚闭幕的市委第五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在报告中自豪地讲到“延安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厚重饱满的历史文化,来自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更来自凝心铸魂的红色文化。”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端能化强市,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生态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发展”特别把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倍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延安的历史遗迹8545处,革命旧址455处,仅市区内就有196处。“两圣两黄”(中国革命圣地、中华民族圣地,黄土风情文化、黄河壶口瀑布)是延安最大的文化品牌。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就必须办好延安这所“大学校”,切实搞好“大培训”,为220万延安人民和来延“朝圣”的党员干部群众学生提供精神“钙片”。
  一是要组织力量推出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和生动鲜活权威性的培训教材。文物部门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文化部门要注重对陕北文化的研究,鼓励民间团体和热爱文化文物工作者参与进来,丰富研究成果,挖掘整理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说书及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子长唢呐等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内涵,提升品位,创新形式,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努力让更多的人容易接受。要整合社科资源和力量,发挥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专家的优势,与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市委党史办、市委理论讲师团、延安书局等单位通力协作,加强对延安十三年红色文化的研究,构筑高地,多出精品。特别是权威部门要牵头,整合红色、历史、民俗文化各方面资源,尽快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出最高质量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历史遗迹、革命旧址讲解词和红色历史民俗文化进课堂的教材。
  二是要把革命历史打造成干部培训的鲜活教材,把革命旧址打造成干部培训的生动课堂。积极开展特色化主体班次培训,依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延安市委党校、延安书院等平台,还要动员社会力量,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培训的积极性,规范管理,公平竞争,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要努力使专题教学、现场教学等各种形式的教学与参观革命旧址有机结合,让干部群众在学习中启迪思想,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共鸣中传承精神。
  三是高校要围绕“大培训”需要的师资力量精心设置专业、设置课程,源源不断培训专门人才队伍。延安的红色培训不足10万,达不到井冈山的十分之一,但面临师资力量匮乏、培训流程单一、接待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这与即将到来的“大培训”井喷式极不适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早研究对策,抓好落实,使“大培训”成为圣地名片,传递正能量,补足精神之“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