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
孙文珍
徐新荣书记在市第五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把“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追赶超越正能量”作为今后五年延安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部署,并明确指出:“延安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厚重饱满的历史文化,来自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更来自凝心铸魂的红色文化。”党代会刚刚闭幕,《中共延安市委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实施意见》便立即出台,作为一位宣传战线上的“老兵”,深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光荣感与使命感同在。
作为一个媒体人,讲好延安故事是一个重要的职责。对于文化领域来说,我们延安的文化故事还讲的远远不够。无论是历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文化,还是彪炳史册的红色革命文化,可以挖掘的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延安历来为边关重镇,秦直道、长城、芦子关、烽火台等历史遗迹长期存在,范仲淹镇守延安、杜甫与边塞诗、花木兰、穆桂英等历史人物可圈可点;再比如,在我们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中,鼓文化(腰鼓、蹩鼓、胸鼓、斗鼓等)、乐文化(民歌、唢呐、说书等)、手工艺文化(剪纸、农民画等)、秧歌文化……这么多的文化景观,要么传承得不够,要么挖掘整理得不到位,一些文化活动只限于逢年过节的展演,其他时间段束之高阁,老艺人的生命在渐渐地消失,新的传承人缺乏,更紧迫的现象是,我们缺少对本土历史、民俗文化研究、挖掘、保护的人,这就使得这块有着丰厚文化故事的土地缺少更吸引人眼球的文化故事。
延安的红色革命文化,是延安独一无二的丰富资源,有着别的地方绝不可复制的独特性,这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的十三年,形成了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从讲故事的角度来看,当年发生在鲁艺的许多故事,比如“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故事,枣园群众为毛主席送秧歌、“人民救星”金匾的故事,群众为毛主席代耕的故事等,延安的红色故事可以说数也数不清,但遗憾的是,这么多的故事,我们没有完全讲好它。无论是影视剧创作还是舞台剧创作,我们都缺少拳头产品。
有人说“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延安的文化如何与旅游紧密地整合在一起?文化如何助推旅游业的繁荣?我觉得应当从观众、游客的角度考虑,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能够打动什么样的游客,有的放矢才能百战百胜。应当紧紧依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这三张内容丰厚的“底牌”,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要在“精”字上作文章,文化精品既可以吸引观众,吸引游客,让大家慕名而来,来了觉得值得、走了还想再来;更重要的是,精品文化产品提升了我们延安的文化品位,提升了延安的文化知名度,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讲好延安故事,讲好延安的文化故事,是每一个延安文化人的高度自觉。今年,市文广局筹拍的《东方红》《兰花花》等四部微电影,陕文投、延安文投打造的《延安延安》《阿良的长征》,陕旅打造的《延安保育院》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圣地延安文化精品光芒四射的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这么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打底,延安的文化故事一定能讲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