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包扶五年,他把村民当成了亲人。五年期满后,他说——
“以后,帮扶是我给自己的任务”
  “2015年的农历‘小年’,几位村干部来办公室看我,我感觉像是我的亲戚来了,特别亲切。”2016年12月28日,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市创卫办常务副主任胡生凡回忆道。
  笔者注意到立在他办公室沙发上的牌匾,“情系百姓”四个字十分醒目。这是他包扶的村民们自发送来的牌匾。
  这种鱼水情深的关系,从2012年初与如则台村建立包扶关系至今,已慢慢成为了胡生凡生活的一部分。
  如则台村位于子长县城北部60多公里处的高山上,距镇政府也有10多公里的路程,自然条件落后。该村辖5个自然村130户582人,除了外出打工,村民多数以务农为主,其中贫困户占到了常住人口的10%左右。
  “我们开车走了3个多小时,从乡镇到村子里的山路特别难走,下车没几步整个人就成灰蒙蒙的了。村民们住在老旧窑洞里,我们走访了几户人家,都是冷冷清清的。村头一户人家的窑洞破旧的连窗纸都没糊完,窑洞里仅有的大木箱上落满了灰。”初到如则台村,这里的贫困状况让胡生凡始料未及。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贫困问题,必须先丢掉村民们“身贫、事哀、心无望”的思想包袱。村民们有了强烈的脱贫意识,才能实实在在地走出一条致富路。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团结和动员村里的党员干部,把他们先带动起来,村里的事就有盼头了。胡生凡发动村干部分头行动,利用争取到的200万元,给村民翻新了窑面、更新了电网、新建了集雨窑;在村里修建了水塔、生产道路、休闲广场,还配备了健身设施,村民们的生活与以往相比大变了样。
  “村里的卫生室修好后,家里小孩老人遇到头疼脑热的小病,就不用跑到镇上去看了。”村民们感激地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改善村民们的基本生活环境后,胡生凡就开始指导村民们自主创收。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如则台村的地形和气候,他认为,村子要发家致富,最适合就是栽果树和养猪。从2012年起,他指导村民们新栽山地苹果1200亩,建成了“千亩优质山地苹果示范基地”。考虑到苹果的种植和丰收都有时节,为了增加村民们农闲时的收入,他又带领大伙如火如荼地搞起了母猪养殖。
  短短几年时间,如则台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6000多元,翻了一番。为了激励村民们在发家致富道路上有更大的冲劲,2013年3月,他精心筹备,对包扶过程中产业发展最有成效的12户人家进行了表彰奖励,奖励总额高达1.6万元。
  包扶的时间越长,村民们的生活也慢慢成了胡生凡的家里事。谁家有人生了病,他第一个到医院忙前忙后;谁家的孩子毕业要实习了,他主动帮忙找单位;谁想到城里头做个小买卖,他也总是热心地帮着出主意……胡生凡的好,村里人都记着。村南边的婶婶到延安看亲戚时专门找到胡生凡,硬塞给他一双亲手纳的鞋垫,叮嘱道:“你工作忙,跑的地方多,踩着婶子的鞋垫,脚就不会太累了。”温暖的事时有发生,在相互的信任里,包扶的日子也紧密而充实地过去了五年。2016年11月21日,黄土高原惯有的冷风刮得人脸疼,但如则台村里却满是欢声笑语。胡生凡又来了,他花了2万元购买了28头小猪崽和过年物资来看大家。一大早,他就来到村委会,安顿好车辆后开始挨家挨户送猪崽。接过被绑了蹄子的猪崽,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你可是给我们送来了金元宝啊,这明年的收成就有啦。”
  走完最后一户,同行的村支书终于忍不住地问胡生凡,“你的包扶就要结束了,还会来我们村吗?”
  “会!”胡生凡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因为有了包扶的政策,才让我有机会去给贫困的百姓们做些事。五年的期限,是党和政府交给我的工作。而以后,帮扶是我给自己的任务。”(通讯员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