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郝焱昕:圣地天要蓝治源是关键
    ●郝焱昕和队员检查酒店油烟治理情况
  80后的郝焱昕是市环境监察支队大气科堵源大队队长。说起对创卫的看法,他认为,创卫工作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各项环境指标数据落到实处,让延安的天更蓝,水更绿,让延安的环境成为人人羡慕的环境。
  1月5日记者见到郝焱昕的时候,他正准备去双拥大道的一家酒店去检查餐饮油烟污染物治理情况。在路上,记者和郝焱昕聊起了最近全国一些地方出现的雾霾天气。郝焱昕告诉记者,雾霾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工地扬尘、汽修厂喷漆和餐饮油烟污染物VOCs等。2016年3月,我市已经开展了餐饮油烟污染物VOCs的治理工作,就是根据酒店厨房排风口的排风量安装相应的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后酒店排出的油烟净化率能达到85%以上。现在市内已经有40多家酒店完成了治理工作。
  到酒店后,记者和郝焱昕及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爬上了酒店楼顶,钻过楼顶广告牌的缝隙,走到厨房房顶位置。在楼顶的边缘,郝焱昕仔细查看了排风口后,告诉酒店经理要尽快落实油烟净化装置的安装,并给酒店经理讲解了开展油烟污染物VOCs治理的意义。站在几十米高的楼顶上,记者已经冻得手脚冰凉。“冷吧?我们检查时经常都是这样的,都习惯了。”看到记者的脸被冻得通红,郝焱昕笑着对记者说。
  “冷点倒没什么,关键是许多酒店对治理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支持。”郝焱昕说,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们先在市区内的一些大酒店开展治理。和预料的一样,在第一家酒店开展工作时就遭到了酒店经营者的抵触,因为核算下来,这家酒店的改造费用就要3万多元。为此,酒店经营者就以生意不好、没钱改造为由搪塞。郝焱昕和工作人员只能苦口婆心,一次一次地上门讲政策,一遍又一遍地做思想工作。一个月下来,他们光在这家酒店就来来回回跑了十多次。最终,这家酒店的负责人终于被郝焱昕和其他工作人员说服,主动进行了改造。啃下第一块难啃的骨头后,郝焱昕和同事又一起完成了40多家酒店的改造工作。
  “我们队长不光有耐心,该强硬的时候也非常强硬。”说起郝焱昕在工作中的认真劲儿,同事任明明给记者讲起了2016年治理扬尘污染时的一件事。一天晚上,郝焱昕带队检查渣土车覆盖篷布情况。在检查中发现,一辆渣土车不仅没有覆盖篷布,在工作人员拦车检查时司机也不停车,直接冲过关卡,向万花乡方向驾去。郝焱昕和同事们一起追赶过去时,现场一下子来了好几个渣土车司机将他们围了起来。郝焱昕当时并没有惊慌,告诉这些司机如果不覆盖篷布,一辆车都不许驶出工地。就在双方对峙时,天上突然下起了雨。一个司机见此情景,趁机发动车,想趁下雨的时候冲出去。郝焱昕马上向派出所报警,并带领队员们手挽手排成了人墙站在工地大门口,不让这辆渣土车离开。当时,雨下的不小,大家的衣服都被大雨淋湿了,可谁也没有动摇。最后,这个司机服了软,将车停了下来。第二天,环监支队联合宝塔区渣土办给这家工地下了限期整改令,最终这家工地上所有的渣土车都按规定覆盖了篷布。“当时要不是郝队这么强硬,我们都不敢想象最后会怎么样?”说起当时的情景,任明明依旧心有余悸。
  “你当时就不害怕吗?”记者问郝焱昕。
  “我当时根本没时间考虑太多,就想着能把事情解决了。如果这家工地不整改,以后的工作就没法开展了。”郝焱昕说,虽然这件事情过后再想起还是有点后怕,但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他们还得硬着头皮上。“谁让我们是干这行的呢?”
  郝焱昕说,现在全市上下正在开展各项创建工作,而环境监察工作对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日常执法中,严格咬定相关规定和标准不放,认真按照这些规定和标准来执行,“圣地蓝”才会一直保持下去,延安的环境卫生才能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