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村上一个贫困户的孩子考上大学,学费凑不够找到村上,村集体账上没钱,帮不上忙。看着他满脸失望走出村部大门的背影,我现在想起心里还不是个滋味。”志丹县顺宁镇桑树坪村支书宗彦宽无奈地说。
在基层,村集体经济强弱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村上工作开展的“晴雨表”。凡是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村级组织经济有实力,服务有手段,党组织一呼百应,干群关系融洽。相反,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或者根本没有集体收入的村,没有钱给群众办事,群众对干部没有信心,党组织说话没有人听,党员做事没有人跟,久而久之,党组织渐渐丧失了领导群众和自身发展建设的主动权。
2016年年初,志丹县率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中村干部待遇落实、阵地新建维修和兴办村集体经济的“三清零”活动,全县109个村中84个村有了集体经济,占比达77.1%。
顺宁镇地处志丹、吴起、靖边三县交汇处,全镇11个贫困村共有贫困户257户620人。镇党委副书记王相文在介绍顺宁镇破解村集体经济难题时说:“顺宁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上有果、菜、羊。因此,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我们紧紧围绕这些有利条件做文章,制定了一套以流转土地发展产业为主,盘活闲置资产租赁收益为辅的办法。”
保娃沟门村这些年将苹果作为农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全村有果园210亩。但由于人口外流严重,不少果园管理缺乏劳力,出现撂荒现象。村支书张志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面是成片的果园撂荒没人管,一面是村集体收入没来源,张志明在和“两委”班子商议后决定,抓住2016年新建园机会,在村上承包土地51.8亩,全部用于新建园充实村集体经济。为此,他多次跑县城,找到撂荒地主人家里,商量果园流转的事情。最终,9月26日,以每亩200元的价格将51.8亩土地承包给了村集体。
望着承包来的集体土地,张支书感概地说:“有了这片园子,我们再不是‘光杆司令’了。别看这些果树现在小,过几年就会变成村集体的‘摇钱树’”。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其他村上也纷纷跟进,不到2个月的时间,全镇18个村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和新建村集体果园超400亩。
纸坊村位于纸坊便民服务中心驻地,村集体除正常办公用房外,另有7间房屋闲置。今年正好是志丹至南梁二级公路建设之年,纸坊村境内的二标段,正好办公和住房没有固定的场所。一天,企业负责人主动找上门,提出要租赁房屋。正愁资产闲置的村支书刘志忠当即召开了村民大会,征得群众的一致同意后,第二天就签订了租赁合同。当一年2万元的租赁费摆在村部办公桌上时,村干部和老百姓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顺宁部分村留有集体土地,但种植成本效益不高,让农户承包又容易引发土地争议,导致宝贵的土地资源多数处于荒芜状态。针对这一现状,镇上提出了转“荒芜”为“出租”的创收办法,以竞价的方式公开招租,先后与驻地石油企业、农产品加工公司等签订土地出租合同4份,租出集体土地52亩,累计收入16080元。
“村上没有收入时,我们很多工作干起来确实掣肘。村集体腰包鼓起来后,我们脱贫致富的底气真足了,村民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包片领导刘世鹏说。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破解基层党组织‘空壳化’的关键所在,是确保基层‘有人干事’和‘有钱办事’的重要保障,能有效地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该县组织部部长屈永峰表示,下一步,县上将紧盯目标,持续用力,不断推进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通讯员 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