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女书记下乡记
——记志丹县双河镇向阳沟村第一书记马红薇
 ● 马红薇 (左) 和村民在果园
  陕北黄土高原的冬天寒冷刺骨,马红薇依然在村上忙碌着。“这一段的下水管道堵了,给村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今天一定要疏通。”
  马红薇是省法制办政府法律事务处副处长,2016年1月被选派到志丹县义正镇王台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队长,2016年9月因行政村撤并被调整至双河镇向阳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队长。
  从省里的女干部到村上的第一书记,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从手握笔杆到拿起锄头,对于职务和角色的转变,马红薇很快就适应了。到村后,她每天都在为村上的事忙碌着。“第一书记的任期有限,我得抓紧时间,多为村民们做点实事!”
  “输血更要造血”
  59岁的张志芳是向阳沟村的贫困户,与有智力残疾的女儿及7岁的外孙女一起居住,一家人就靠种地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考虑到张志芳的实际情况,马红薇多方奔走,联系省法制办副巡视员洪汉平与张志芳结对帮扶,为其送去产业发展启动资金以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鼓励她树立生活的信心。利用送来的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张志芳购买了两头猪仔,通过养殖实现增收脱贫。
  扶贫是一项系统的慢工活。为此,马红薇和村上干部一起建立识别机制,做到底数精准、流程精准、对象精准。通过全面摸底、村民民主评议公示、镇审核公示等程序,协助王台村确定贫困户5户16人、向阳沟村15户40人。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协调省法制办落实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实现“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对于扶贫,马红薇有自己的看法。“仅仅依靠国家的资金救助远远不够,要开创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产业,才能为贫困户给予经济上的长久帮助。”她认为,输血更要造血,扶贫必须要有产业。
  苹果是王台村和向阳沟村的主导产业。2007年以来,王台村共建果园841.3亩,向阳沟村共建果园1280亩。对有果园的贫困户,马红薇促成农村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发展苹果产业,联系有关部门,确保苹果产业的扶持力度只增不减,重点在肥料、器具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以示范园、示范户为依托,邀请专家、果业技术员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协调相关企业为王台村示范户捐赠果蔬专用的肥料,邀请市果业局专家来村上开展果业技术培训。经过帮扶,向阳沟新建果园10亩,果农销售苹果600余箱。
  向阳沟村靠近工业园区,有良好的地理优势。马红薇与村上干部积极联系社会机构、私营企业,优先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引导外流人员回归。同时,借着毗邻公路、紧挨县城的地理优势,巩固和壮大第三产业,建成商贸一条街,鼓励村民就地创业,扩大就业的途径,通过经营餐馆、烟酒副食店、运输业、洗车业、汽车维修等增加经济收入。
  在马红薇看来,农村工作虽然辛苦、繁琐,但村民们的憨厚淳朴却让她印象深刻。2016年,向阳沟村一些村民的苹果销售困难,马红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多方协调,积极帮助果农销售苹果。村民张占义家苹果丰收,却一直发愁卖不上好价钱。马红薇听说后,帮他联系价格合适的果商。为了表达谢意,张占义想送马红薇两箱苹果,遭到婉拒后,他就悄悄把苹果放到马红薇的门口。下乡回到住处看到门口的两箱苹果,这个每天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女汉子”眼眶湿润了:“有人跟我说你一个省里的干部,天天在村上忙前忙后图个啥?能和这些淳朴的村民一起工作生活,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值!”
  “我有信心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王台村属于山岭村,地处偏僻,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为了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需要多渠道、多层次争取项目资金,寻求技术支持。向阳沟虽然地处川道,交通便利,但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
  王台村的王台至王圪崂一段路近年来由于雨情不断,部分工矿车辆长期超载使用,致使路基下陷,路面开裂,严重影响了村民出行和生产运输安全。马红薇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奔波协调,积极争取、协调资金,为村上维修了2.8公里砂石路。
  来到向阳沟村后,村民的出行难题也成了马红薇最牵挂的事。她多次实地察看,与双河镇政府商议,准备新建空心板桥一座。目前,该项目已取得省交通厅支持,同意将其纳入2017年全省农村公路桥涵配套工程项目计划。在发展产业、帮助村民增收的同时,马红薇也利用各种机会帮助村民学习提升。她利用省法制办的专业优势,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村民依法维护权益、表达诉求、化解纠纷。
  向阳沟村地理位置特殊,辖13个村小组,303省道通村而过,因征地拆迁赔偿问题、环境问题矛盾突出。针对这个问题,马红薇认为,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过认真梳理,列出问题清单18条,逐一制定可操作、可监督、可检查的整改措施。同时,有效利用“问题墙”制度,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对村民反映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并及时向村民反馈,真正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截至目前,共化解矛盾问题13个。
  到基层已经一年了,马红薇觉得“越干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越重”。“需要做的还很多,但我有信心带着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面对未来的工作,她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思博海 通讯员 刘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