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革命精神再传承苹果铺就致富路
——宜川县革命老区村发展纪实
  1938年,中国共产党为了联合阎锡山推动抗日工作,在吉县成立了第一个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1948年,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宜川、瓦子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了攻城打援战役,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推进至英旺乡圪背岭村,彭德怀指挥所设在该村村民马二保家。这一战役,解放了宜川县城,改变了西北战区敌我双方的形势,为我军光复延安奠定了基础,为进军关中打开了门户。
  卓家村和圪背岭村,曾经分别是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旧址和宜川战役彭德怀指挥所旧址,如今两个村子都已被合并进邻村,成为卓家村村民小组和党山行政村。现在,宜川县老区村将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牢牢把握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使两个原本相对贫穷落后的村子得到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昔日的老区村焕发着勃勃生机。
  生活生产更加方便
  卓家村村民小组位于宜川县云岩镇的塬上,走进卓家村村民小组,一条平整的柏油路将卓家村村民小组和前后的村组全部连接了起来,两边的路灯更是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2012年,我们村在县委书记谢京帅的包扶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共投资500万元实施了巷道硬化、搭建树脂瓦、排水渠修建、建蓄水池、增设路灯等项目,这些项目的落成,为我村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据村支书李天营介绍,几十年前,卓家村民小组就已经通了柏油路,也幸亏了这条道路,方便了全村人民的生产生活。
  “我们家2008年左右修建了5间平房,现在家里为储存苹果还修建了冷库,村上前两年装了路灯,夏天我没事就喜欢去串串门,现在生活真的很惬意。”李俊英的侄子李有录告诉记者。
  同样,党山行政村分别在2013年和2016年修建了通村道路和通村桥,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原来没有通村桥的时候,直接影响着我们村苹果的价格和销量,以往我们村的苹果价钱要比其他村的便宜近一块钱呢。现在通村桥建成了,我们的苹果价格和其他村子也一样了,果商的汽车直接就开到了家门口,我们的苹果再也不愁卖了。”党山行政村村民赵政武说。此外,在2014年的时候,党山行政村还新建起了两个蓄水池,村里每家每户都通上了自来水,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苹果铺就致富路
  “我从1988年就开始种植苹果,第一年政府免费发放了果苗,县政府为了提高果品质量,进行了大改型,还免费为我们送来有机肥和农机具。到如今我已经种了28年苹果了,只是今年我们这受了冰雹灾害,再加上今年市场价格低,估计今年的收入在20万元左右。”党山行政村村民赵政武介绍道。由于紧跟政策,赵政武一家现在不仅在村里新修了4间平房,还购买了两辆汽车,用赵政武自己的话说,生活幸福得很。他还透露,最近正打算在县城买一套房呢。据了解,2016年,党山行政村苹果产量693.8吨,产值346.9万元,人均收入2.46万元,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同样,卓家村村民小组也紧跟政策,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目前苹果挂果面积1800亩,全村人均收入近万元。村民张引花1991年开始种植苹果,发展25年后,目前家中有15亩苹果地,亩产量达5000斤,每亩每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刚开始我们都不懂苹果种植,村上还邀请了技术专家对我们进行了培训和指导,2015年7月份还给我们一亩地发了2袋有机肥。”张引花说。针对村上的产业发展,卓家村村民小组支书李天营有着更多想法。“下一步我们要利用村上八路军办事处旧址这一优势,鼓励一部分村民搞旅游产业开发,开办农家乐,搞苹果采摘园、体验园等,做好二、三产业,有效补充苹果产业的不足,增加村民的收入。”
  本报记者 贺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