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做活土地文章释放经济发展最大能量
——追赶超越中的“黄龙现象”系列报道之四
  通讯员 王天龙 窦可军
  黄龙县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利用这一优势,近年来,该县做活土地文章,让土地变成“银行”,以土生金,释放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016年,该县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县47个村8994个承包户,共确权登记27.2万亩承包耕地,确权农户和耕地面积达到100%,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农民吃了“定心丸”,放心流转土地,有力助推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2016年,全县流转土地12702亩,累计流转总面积达到7.73万亩,土地集约率达到28.4%。涌现百亩以上产业大户217户,50亩以上的893户。发展家庭农场69家,经营土地总面积4.9万亩。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全县发展到95家,发展会员5055人。
  在三岔镇白马庄“矮化苹果示范基地”,即使驱车行驶一圈,也要半个多小时。目之所及,是整齐划一的粗壮果树、竹竿、水泥柱,非常壮观。通过土地流转,陕西果业龙头企业海升果业集团在该村承包土地1千多亩,建设了这个基地,2016年产苹果800多吨,经营收入800万元,并在周边雇用贫困户2000余人,发放工资20余万元,同时带动6户群众栽植矮化苹果300余亩。
  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发挥了土地的最大效益,另一方面也把许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三岔镇孟家山村村民宗孝玉,通过多年积累在本村承包到土地800亩,主要种植玉米,效益并不高。2015年,他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海升果业集团,每年稳定收入承包款48万元,然后他又成为公司的员工,每月能领到3000元工资,年收入总计达到50多万元。还是在三岔镇,李家庄行政村的牛明利曾经种玉米450亩,收益并不理想,所以他以每年18万元的承包费将土地流转出去,到深圳物流公司打工,每年工资收入6万元。
  在圪台乡砖庙梁村,来自渭南市白水县的离职干部陈风华承包土地880亩,从事核桃栽植和养羊、养鸡等产业,建起一座农业示范园,雇用当地村民13人成为固定职工,固定资产达到5000多万元。还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与39户村民建立合作关系,合作经营,带动村民从粗放型种植转变为精细化种植。
  耕地越来越少,建设用地受到制约,是许多地方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而在黄龙县,通过开发整理土地,耕地总量却在不断增加,既有力保障了近年来建设和旅游业开发用地,还通过出让土地指标为地方增加了收入,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2013年至2016年,全县实施治沟造地、旧村复垦、土地整理等项目,新增耕地5300多亩。仅2016年,通过为宝塔区和蒙西铁路转让耕地指标2747.48亩,给县财政收入耕地开垦费5689.5万元。
  该县县委书记任高飞总结黄龙做活“土地”文章的思路,就是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城乡居民的有序流动,促进农村产业的有序聚集;通过土地整理、旧村复垦,用好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增加县城核心区域建设用地总量,在填好“土地银行”存单,补齐补足城乡建设资金的同时,切实增进农民的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