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跟着市场走拓出新天地
——吴起新职业悄然兴起
  通讯员 樊涛
  新经济,新业态,新职业。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三百六十行”的职业图谱不断被刷新。随着新业态的兴起,吴起县把握时机,出台各种扶持和奖励政策,农场主、护林员、新媒体人等等一个个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种大棚变身农场主
  种大棚也能发家致富?吴起镇马湾村范永春脸上灿烂的笑容给出了答案。他是全县有名的大棚栽植大户。除了马湾外11孔大棚外,他还在吴仓堡、新寨等地承包40多孔大棚,种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和西小瓜,成了真正的农场主,自己也坐上了“霸道车”,过着舒适惬意的生活。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当年,吴起县准备大力发展大棚种植,老百姓大多持观望态度。这时候,范永春脱颖而出。多年打工的他尝尽了各种心酸,一直在寻求一条致富门道,瞅准这个致富路径之后,他一口气在马湾承包了3孔大棚,整天埋在棚里头,开始种植蔬菜。
  “没想到,一年下来,每个大棚平均收入近5万块,3孔棚就是15万块,这在当时,对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范永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满是自豪。
  在范永春的带动下,老百姓的种植热情自然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一时间纷纷响应,开始了一波波的“大棚栽植热”,当起了农场主,在田间地头开辟出一片天地,谱写了一曲现代农业之歌。
   管山林成了职业护林人
  在吴起县的山山峁峁,会经常碰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带着红色袖章,对山中林草进行管护,被人称作护林员。
  吴起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如今,生态建设早已完成了量的积累,为了让生态建设实现多样化、完善化,吴起县把生态建设重点放在了抓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上。今年,吴起县将绿化重点区域3万亩,改造低效林25万亩,扎实推进创森林城市工作,完成新造林12万亩、补植造林20万亩、景观林建设1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等。
  为了让贫困户享受到退耕还林“扶贫套餐”,吴起实行“生态补偿脱贫”政策,在全县每个村子选聘2名贫困户和低收入户作为护林员,为328名贫困户和低收入户每年增加1200元收入。护林员选拔过程严格,招聘人员必须在2016年各乡镇扶贫的建档立卡在册的巩固户中产生。
  为了让护林员群体能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使用管护技术,招聘的护林员控制为不超过60岁的成年男子,能熟练驾驶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和熟练操作手机等通讯设备的基本技能,选聘后在村子里公示。护林员上岗后,由乡镇林业站负责培训,签订管护合同。护林员实行一年一聘的动态管理办法,并根据脱贫情况进行调整。
   办报纸当起传媒人
  提起80后大学生郝海宏,吴起县几乎无人不知。他于2011年创办的《吴起生活向导报》成为许多人寻租、广告、订餐、购物等日常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仅用几年时间,他就成功地将市场拓展到志丹、安塞、洛川等周边地区,在业界颇具影响力。2014年公司被吴起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大学生创业先进集体”,2015年被共青团吴起县委评为吴起县第六届“十佳青年”。
  骄人的成绩并非偶然,而是用辛勤的努力换来的。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孩子,郝海宏大学毕业后,瞄准家乡新闻传媒市场的空白,毅然返回家乡创业。2011年,郝海宏成立《吴起生活向导报》,团队成员均是大学生,都具有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公司的业务快速步入正轨。
  2015年,吴起生活向导广告有限责任公司被共青团吴起县委授予“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实践基地”。在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公司的业务已扩展到各个领域,并将业务发展到志丹、洛川、安塞等周边地区,吸引了众多延安乃至西安的客户来吴起县投资举办活动。公司先后承接了陕西少儿最萌宝贝吴起选拔赛、《陕西日报》在吴起举办的大型房产推介会、魅力吴起大型演唱会等活动。他的创业之路同时也激励着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走上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