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记者回到老家延川县延水关镇的刘家塬村。一路上,崭新宽敞的沿黄公路两边,黄土高原的风景尽收眼底。原本离延川县城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用时缩短近一半,一村离一村就是几分钟的车程。
车刚停到二叔家院外,二叔二婶早已迎了出来,看到我送上大包小包的营养品,他们便嗔怒着说:“憨娃,现在老家啥都有,以后人回来就行。”这是二叔二婶搬进新居后我第一次回来,刚一进门我便迫不及待地四处看。
2013年的暴雨,让二叔二婶住了几十年的3孔窑洞出现裂缝,之后,他们举家搬迁到延川县城以打工为生。后来听说危房改造政府会有补贴,年龄渐大的他们又动起了回老家的念头。2016年,二叔家三间平房阔气地建成在塬上,白瓷砖贴面、绿玻璃作窗、红方砖为墙,门口还蹲着两头辟邪的小狮子。院子里杂物间、洗澡间、卫生间和沼气池分列两边。走进房里,电视、电话、洗衣机、电冰箱一应俱全,二婶高兴地说:“整个修建只花了7万多元,政府就补贴了一半。”
“咱老家现在的条件也不比城里差,你看,去年沿黄公路通车以后,不仅咱村里回老家的人多了,顺道来咱塬上欣赏黄土地貌的人也不少。”望着门前宽阔的路,二叔喜上眉梢,“路好了,家里的土鸡还有土鸡蛋这些农产品就能更方便地运送出去,保存完好还能卖个好价,真是路通财通。”
我问二叔,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二叔感慨地说,过去政府催粮要款,村民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早就过去了,如今惠农政策越来越好,自来水拉到了院子里,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卫生院建到了村东头,农民种地有粮补,退耕有林补,政府还修路建房送科技;年老有养老保险,生病有农村医保,低保让家家户户不缺大米白面,哪里还敢说过得不好呢。的确,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梦想已逐步得到实现,生活没了后顾之忧,乡亲们的日子自然一天比一天过得舒心,一年比一年过得红火!
不远处,滚滚黄河水奔腾而过,耳边传来砰砰的鞭炮声,二叔新居门楣对联上“国泰民安”几个大字分外醒目。
本报记者 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