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瑞雪,把圣地延安装饰得更加美丽耀眼。一阵阵清风扑面而来,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向往和梦想。
去年以来,延安的基层党建,犹如春风化雨,紧扣“圣地延安党旗红”这个主题,紧盯“跑在前列、争当示范”的目标定位,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在每一个山川角落、支部村组、党员心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一大批群众反响强烈的热难点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
创新载体,在激发内生动力上下功夫
“上下同欲者胜”。只有不断强化基层党建的政治功能,持之以恒地补好“精神钙片”,锲而不舍地回应群众期盼,坚持不懈地树立良好形象,才能凝心聚力、主动作为,用情用力干事,积极谋求发展。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市委结合实际,创新推出了富有延安特色的“党员小书包”“问题墙+回音壁”“补短板、提素质、树形象”和“回答四个问题,争当四有干部”四个载体,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得深入,“做”得扎实,“改”得彻底,有效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和干事创业活力。
“党员小书包”是每名党员学习的“活字典”。依托人民出版社,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延安中心和10个教学站点,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关内容以手机APP的方式下载安装到近8万名党员的手机上,定期安排学习任务,每名党员都能随地移动学习、随时在线阅读、适时互动交流。通过党员“小书包”,全市广大党员及时跟进学习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部署、最新精神,同步开展在线测试、知识竞赛,以支部为单位,写心得、谈体会,强化检查通报,检验学习效果。同时,对部分流动党员、年老党员、农村党员发放了44510个实体小书包和4万台小型卡式录音机,不断更新学习资料,同步跟进学习教育,达到了全覆盖。
全面推行“问题墙”“回音壁”制度。把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问题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先在乡村醒目地方制作“问题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听取老百姓呼声,让群众知道解决什么问题、由谁来解决、什么时候能办好。然后,将工作进展和实际效果在“回音壁”上逐一回应,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制度推行一年来,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共建立“问题墙+回音壁”2331个,梳理出涉及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农业主导产业、规范村级事务管理等方面问题31602个,已解决28096个。这一做法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认可和点赞。有的县区已将这一制度在部门和事业单位中推行。“问题墙”“回音壁”制度的广泛推广,以鲜明的问题导向、严格的跟踪问责、有效的群众监督,真正实现了百姓“出题”、党员“答题”、群众“打分”的良性互动,收到了“问题墙”上看党风、“回音壁”前听民声的良好效果。
深入开展“补短板、提素质、树形象”活动。结合县乡换届,市委集中对13个县(区)和87个市直部门单位领导进行了综合研判,通过个别谈话、综合比较、科学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对40名干部进行了提醒谈话、教育培训和挂职锻炼,对2名干部给予免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按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的要求,把开展“补短板、提素质、树形象”活动作为解决“本领恐慌”、提高自身素养、彰显党员形象的有效途径,自觉纳入日常工作生活中,主动找问题、寻差距、补短板,知不足而奋进、明差距而赶超、补短板而有为的干事创业氛围正在形成。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回答四个问题,争当四有干部”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向市、县党委书记提出的四个问题,组织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专题研讨。要求每一名党员在“落细落小”中查找问题,在“修枝剪叶”中对标整改,在履职尽责中奋力争先。特别是面对全市经济增速连续8年在全省垫底的严峻形势,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岗位职责,制定了追赶超越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真正达到了追赶有方向,超越有目标。
强基固本,在夯实基层基础上促提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只有每个基层组织都成为战斗堡垒,每块基石都牢固、每条根系都发达,我们党才能更加坚强有力。市委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实行“月通报、季讲评、专项观摩、督查约谈”工作机制,市、县、乡逐级细化分解“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抓住重点、呈现亮点、克服难点,强力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确保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开展了阵地建设“清零”行动,以县级投入为主,通过市财政奖补、部门帮扶、项目整合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90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233个村(社区)活动场所“清零”任务;建立了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和县(区)党员县级领导包抓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工作制度,每月根据进度排序,市、县组织部跟踪督查问效,全市223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动态转化提高;全面落实了村级办公经费及村干部待遇,保障了村级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制定了农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对村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考核奖惩进一步细化,采取工作考勤、公开承诺、述职评议、村务监督、重大事项报告、谈心谈话等措施,将工作任务与补贴待遇相挂钩,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注重典型引领,示范带动,选树和培育了275个“标准高、示范强、特色亮、效果好”的党建综合示范典型;在乡镇党委换届中,择优配备了187名“三类人员”,2008、2009年度大学生村官全部分流安置。
——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以市委文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镇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通过夯实各级党组织书记工作责任,推进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互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将社区办公经费和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每年每个社区落实办公经费不少于3万元,党建工作经费不少于1万元,建立了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扎实开展了“评星定级、晋位提档”活动,省委组织部命名表彰了7个四星社区党组织,全市80%以上社区达到三星社区标准;全面推广“红袖章在行动”“一个网格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等系列主题活动。全市2.8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零距离服务群众,确定服务内容180多项,认领服务岗位2.4万个。
——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明显。认真落实省上将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进行整合的要求,及时理顺了体制机制;建立推行签订“责任清单”、移交“问题账单”、亮晒“成绩红单”管理制度。坚持平时常态考核、半年专项考核、年终全面考核+PPT述职评议考核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开展了政企、企企、村企、社企“四项结对帮扶”活动,为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搭建了平台;实施了社会组织党群组建“百日攻坚”行动,采取集中研判、观摩交流、公开通报、约谈督办等措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77.5%、81.1%,双超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党的工作基本全覆盖。同时,成功举办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永远跟党走”文艺晚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机关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召开全市党组工作座谈会,市人大、政府、政协党组和法院、检察院党组向市委述职,坚持市委集中统一领导;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党组工作的实施细则》,市委组织部配套制定出台《延安市部门党组(党委)、党组(党委)书记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清单和考核暂行办法》;对党组及其组成人员实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市直部门党组(党委)均建立了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有效解决了党建工作问题不清、任务不明、责任不实的问题;对全市党组进行了清理规范,相继撤销了6个机构改革后不具备设立条件的单位党组;举办市直机关大讲堂2期,延安模范报告会4场,对858名党支部书记和261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专题培训。
——国企党建工作取得新进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全市110余个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全市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进一步理顺了国有企业党建管理体制;出台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延安市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办法》。着力推动修订《公司章程》,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健全组织覆盖,改制企业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组织隶属关系调整等7项重点任务落实。深化“四强四优”创建活动,涌现出延安能化集团党委、市养护处党总支、市新区开发公司党总支等先进典型。
——学校党建工作得到加强。根据中组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精神,对各县(区)和教育部门全面开展了自查督查;市委常委会进一步明确了市教育局党委领导和指导市直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各学校健全完善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基本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党建工作同教育教学业务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推行“党总支建在年级部、党支部建在年级组、党小组建在公寓楼”的组织设置新模式,促进了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师德标兵创建活动,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去年以来,先后召开全市组织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6次,举办基层党建各领域综合观摩现场推进会6次,专项现场推进会12次,市、县、乡三级累计举办各领域现场观摩推进会200多场次。同时,市上对县区进行了9次集中督查和20多次随机暗访,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对县区委书记、组织部部长分别下发督办函33份。通过层层传导压力,拧螺丝、上发条,县、乡、村和各部门、各领域大抓党建的热情空前高涨,党员干部落实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多措并举,在推进精准脱贫上见成效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基层党组织作为精准脱贫的一线“指挥部”,既要在“精”字上做文章,更要在“实”字上见成效。全市上下严格落实县、乡、村书记和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从选班子、带队伍、强作用入手,开启了党建引领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
注重选优配强县、乡领导班子。保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相对稳定,3个国定贫困县党政领导没有调整。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让一批有拼劲、懂政策、会扶贫、能吃苦的优秀干部走上乡镇党政正职岗位。配备了乡镇、街道党委组织委员,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新活力。选派了一批金融、科技等专业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对全市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进行了集中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能力素质。
加强贫困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对扶贫工作重点村班子运行,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履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对不胜任的坚决予以调整。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认真搞好贫困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采取结对帮扶、兜底扶贫等措施,积极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建立脱贫攻坚资金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筹措力度,驻村联户投入稳步增长,整合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做到责任、项目、资金“三个捆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联户扶贫干部累计落实包扶项目3023个,落实包扶资金5.96亿元,为贫困村、贫困户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挥好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延安市驻村联户扶贫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对驻村第一书记和联户扶贫工作队人员加强管理激励的意见》等文件,先后对履职不到位、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35名第一书记进行了召回重派,为全市1784名第一书记和驻村联户扶贫干部每年落实工作经费1万元。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分10批对全市第一书记进行了集中轮训,增强了群众感情,提升了工作能力。开展全市“优秀第一书记”评选活动,在延安电视台开办了《到群众中去》栏目,在《延安日报》、延安党建网等媒体开办第一书记专栏,集中宣传优秀第一书记先进事迹,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初显成效。全市37470名干部进村开展联户扶贫工作,形成了镇有工作团、村有工作队、户有包扶干部的工作网络。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党员1+1结对帮扶、金融扶贫、劳务输出、文化生态旅游、互助资金、电子商务、林业生态、产业托管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全市968家合作社及涉农企业积极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林果、棚栽、养殖等产业,2136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5721户贫困户,做到了户户有扶持资金、有发展项目、有增收产业。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538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在册贫困村由830个减少到292个,全年实现了3.81万户9.01万贫困人口和宝塔、安塞、子长、甘泉4县区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基层党组织是整个党的组织支撑,是落实党的任务的工作支撑,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支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在全力推进基层党建体系“标准化”、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基层党建载体“品牌化”、基层党建服务“人性化”的“四化”工程,奋力追赶超越,积极主动作为,书写着基层党建工作的“延安答卷”!(梁建军 刘涛 任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