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生物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宝塔区第一中学 李海霞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1.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民主、和谐、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点”。例如在学习《饮食与健康》这节课时,一开课我就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吃对人们的重要性,我们习惯见面问好:你吃了没有?同学们说说你们在饮食方面有哪些爱好?”话语一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有二十几位同学说出他们在饮食方面的习惯、爱好,没有轮到的同学急得抓耳挠腮,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接下来,我说:“你们知道,比如不吃早饭,暴饮暴食,用饮料代替白开水,偏食挑食有哪些危害?谁愿意以小品或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想展示自己,通过他们的角色扮演,现身说法,使学生意识到这些司空见惯的做法所带来的危害,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2.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节课上,课前让学生们上网查找这些方面的资料,还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给同学们展示、讲解生物的适应性,没想到学生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讲解细致,分别从生理、行为、结构、习性等多个方面阐述这一问题,不仅将问题简单化,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而且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3.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动点”。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营养食谱设计》《生态系统》等课题,这些内容涉及到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且容易取材。因此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课前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材、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活动。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学生分别对土壤潮湿度、光照、温度等作为变量进行探究,有的小组还进行多次反复实验,已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在《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中,学生学会控制单一变量的处理,例如对水分、温度、空气等因素的探究。并且最后把发芽好的黄豆种子送我做菜,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这不仅增进了师生关系,而且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盲从被动接受知识,勇于向老师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