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当植树不再为了任务
文/李萍
  植树节来了,我带着绿色的梦一起迎接春天……
  我出生于80年代初期的中国西部农村,童年的成长经历里父母整年与田地里的农作物打交道,并依赖它们维持一家生活。因而,春日在田野里挖野菜,夏收时节奔跑在黄灿灿的麦田里,秋日在玉米地里捉蚂蚱,在苹果地里偷吃果子,冬日看父母修剪果树、忙于冬灌,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们自然对树没多大新鲜感。只是,每年的植树节却同样被我们视若珍宝,常常是春节过后就整天翘首以盼。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孩童时期一次难得的春游机会。就好像是一次盛大的节日,同学们纷纷从家里带来铁锨、水桶、水瓢等工具,高年级的同学负责挖坑,低年级的同学负责浇水,老师用石灰将刚刚种植好的杨树苗拦腰涂成白色,据说可以杀菌。放学回家的路上,常常会看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标语,可是,年少的我们谁又会放在心上呢?没等到夏日杨树发芽,绿荫环绕,鸟雀啾啾,春天种下的杨树早被我们用铅笔刀残忍地刮去一层皮,很少有树能逃过此劫。那时候,植树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快乐的生命体验,尽情享受,从不去想为何植树,植树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现在想来,真是一段美好纯真的回忆。
  成人后,也间或听到有人谈及植树节植树的种种。一位在乡镇工作的公务同学电话里告知我为迎接上级检查,乡镇一班人马连夜上山植树,终于“闯关”成功;一位母亲颇具深情地回忆和爱人一起陪着孩子带一些树苗上山去栽,而且每年都会带孩子去看看,也会继续种一些新的树苗。
  似乎真应了那句话,“人一旦成熟了,就不可爱了”。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现在的我提及植树节很难再瞬间萌发起儿时的欢呼雀跃来。这是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匆匆赶路、不肯转头回望的时代;这是一个缺少独立思考,盗版、模仿秀盛行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喊着爱国,人人抱怨国民素质低下,而谁也不愿从自身做起,从不闯红灯、不随手丢垃圾做起的时代。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这更是缺乏情怀,将“物物交换”凸显异常且无比残酷的时代。我们习惯了在纷纷攘攘的世界里精心计算好每一件事情的付出与回报,甚至在一开始就拼命寻找并计算好捷径,而很少人甘愿在普通的生活里丈量脚下温热的土地,感受寻常时光里的光与热、真情与善意。
  何尝不换个角度,倘若我们在一开始就不想从植物身上获取什么,也不曾在生命安危受到压迫时试图将其当做救命稻草,结果又会如何呢?
  倘若有一天,我们种树不是为了完成指标,我们欣赏杨柳成荫只因其美好,我们去森林公园不仅仅是为了吸氧……
  倘若有一天,我们不闯红灯,不是为了避免交警的罚单,而是习惯使然;我们助人为乐,与功名利禄、人生信仰无关,而是本性使然;我们植树,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那么,我相信,有一天,天蓝蓝,水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