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张文军脱贫记
张文军在草莓大棚里忙碌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3月14日,当笔者顺着歌声走进宜川县英旺乡茹坪村生态观光体验的温室大棚时,大棚的主人张文军正一边唱着歌,一边拿着一把小刷子给草莓花人工授粉,他的动作有条不紊,一看就对授粉工作很熟练。
  张文军是英旺乡茹坪行政村北底自然村人。以前家庭十分贫困,一家人挤在几孔破窑洞里,一下雨窑洞就掉土渗水,全家人住得提心吊胆。张文军迫切地想盖新房,可家里除了8亩玉米地和一个小型蔬菜大棚的收入,再就只能靠自己农闲时去城里打零工赚点钱,满打满算一年下来收入也不过2万元,除去日常花费,根本没有结余,更不要说盖房子了。
  后来,在政府的帮扶下,张文军家终于盖起了新房子。虽说住在新房里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原本没什么积蓄的张文军在盖房子时向亲戚借了2万多元,正好女儿考上了大学,儿子也到了去县城念书的年龄。屋露偏逢连夜雨,张文军70多岁的父亲又因风湿病复发卧床不起,一时间,家里开销大增,全家人的生活再度陷入困境。
  2016年,张文军的希望来了。英旺乡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助民增收,在茹坪村建立了一个生态观光体验园,按照“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即“政府扶持、合作社投资、贫困户参与、共同经营、四六分红”的合作运营模式)将一批贫困户纳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带动贫困户脱贫。
  作为村里的贫困户,张文军加入了合作社。在温室大棚没建成之前,他在合作社打小工,每天120元,半年多的时间就挣了近2万元,再加上家里的其他收入,年底他不仅还了一部分欠债,还达到了脱贫标准。温室大棚建成后,合作社提供设施、技术,鼓励贫困户提供劳动力、管理,收入按四六分红计算,张文军毫不犹豫地承包了一个大型草莓温室大棚。
  截至今年3月初,张文军所承包的温室大棚已经卖了两茬草莓,每茬可以卖1.5万元,按合同,张文军可以分到6000元。按照每年四茬草莓计算,仅草莓温室大棚一项一年就可以给张文军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这还不算他作为合作社社员的额外分红。
  “加入合作社是件大好事,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学到知识。合作社有先进的管理模式、技术和新品种,还经常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每次我都能学到不少东西。”张文军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现状满意之余,张文军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计划今年把自己的蔬菜大棚改种为草莓大棚,玉米地改种为经济效益更好的雪桃。他相信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不断向合作社取经,再加上勤奋的劳动,脱贫致富一定可以实现,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会越来越好。
  通讯员 杨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