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实体书店“回春”:全民阅读的“最美风景”能否延续?
  “阅读是一件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然而,我所指的阅读恰恰是最不功利的阅读,是一个人与一本书安静相对、岁月无声。”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台湾词作者方文山受邀在上海重庆南路新开张的品牌书店“大隐精舍”内,与百余名上海读者促膝相谈读书之道。
  这个世界读书日,上海的文艺爱好者们普遍遭遇“选择障碍”。短短一周内,就有五六家特色实体书店宣告开业,如桃李争春摇曳于上海全民阅读的暖流之中。据悉,今年上海将新开近20家实体书店。
  从几年前实体书店举步维艰、纷纷闭门,到如今上演绝地反击、集体“回春”,实体书店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而这番阅读的“最美风景”又能否延续?
  繁花乱眼:上海特色书店竞相“绽放”
  在上海青浦的水乡古镇——朱家角,近日悄然冒出了一家文艺气质的小书店,名唤“角里”。顾名思义,书店面积精巧,安静栖居于水乡的一个角落。但吸引眼球的是,这个小小的书店只售卖一种图书,定期更换种类。
  爱书人都知道,角里书店“只卖一本书”的模式,效仿的是日本东京只有50平方米的著名书店森岗。不过,只卖一本书的实体书店也能生存,这就有赖于商业机构的助力。朱家角新开发的商业地产对书店给予了优惠租金扶持,它正需要像“角里”书店这样能吸引游客留下来、慢下来的文化空间。
  上海实体书店新品牌——大隐书局却是大隐隐于市,都选址于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大隐书局的创始人刘军这两天忙得连坐下的时间也没有:4月21日和23日,大隐在巴黎春天商场和黄浦区文化中心一口气连开两家分号,盛况无二。
  实体书店正在上海迎来春天。来自浙江的博库书城、北京的蒲蒲兰、重庆的西西弗、四川的言几又、广州的方所、江苏的大众书局……全国各路诸侯正在上海攻城略地、加速扩张,试图抓住实体书店复苏的黄金机遇。
   互联网经济加持,实体书店真正转型
  仅在几年前,实体书店还接连采取撤退收缩战略,让文化界有识之士纷纷发出“拯救书店”“拯救阅读”的痛心呼声,缘何转眼间已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记者观察发现,这一轮实体书店复苏,从形态上已经迥异于单纯卖书的传统书店,较之进化了N个版本,且无论从特色、风格、气质、定位上,都有独到之处。
  在上海,有的书店以氛围取胜,堪称“书店+咖啡馆”;有的书店以“最美”闻名,已经成为游客热门取景地标;有的书店精选文创产品,步入其中,琳琅满目的文创衍生品自然散布于书籍之间,犹如精品买手商店;也有书店形似传统文化会所,擅长花艺、茶道、精致饮食。24小时书店、电影主题、女性主题书店……各类细分需求的小众化书店也大行其道。
  不过,实体书店特色虽异,却也有共性,就是从“单纯卖书”转向“文化体验”和“知识分享”,吸引人流积聚人气,成为城市文化的“热点”和“兴奋点”。书店背后的商业理念,已悄然转换为互联网时代的体验经济与分享经济。
  实体书店回暖,得益于文化产业勃兴
  “如果说前两年实体书店回暖尚是一种信号,今年这种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与传统书店相比较,新开放的实体书店更具互联网经济特征,它们都是功能复合的文化空间,有丰富明确的阅读活动计划,让城市更具文化气质和活力。
  “前几年实体书店遭遇危机,其经营者往往是执着阅读的文化人。而这一轮实体书店复兴,背后有政府支持、有商业地产助力,还有大量资本进军文化产业的需求。”一位出版资深人士对记者说。
  上海是全国率先对实体书店实施扶持政策的城市。早在2012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就颁布政策,通过资助、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有影响力的实体书店发展,至2016年已投入专项资金逾6000万元。
  而在政府扶持之外,商业资本和风险资本对实体书店也日益看好。大隐书局正在筹划开设新的门店,因地制宜将书店与当下大热的民宿结合,创造出新的业态。刘军认为,只要得其真味、做到极致、持之以恒,文化一定是个好生意。正如方文山所言“阅读是一件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随着资本与文化以更具创意的方式结合,实体书店还将更加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