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雷荣)春耕时节,记者先后来到宜川县、富县、甘泉县、宝塔区采访农业生产情况,所到之处,“铁牛”随处可见,耕畜成了稀罕,昔日穷山沟里的“泥腿子”,如今成了熟练使用现代农机装备的新农民。
种地不用犁,耕地不用牛
4月27日,记者在宜川县交里乡岔口村看到,路边的耕地里有人开着大型拖拉机深松整地,有人开着三轮车往地里送粪,还有人开着小型拖拉机在施肥播种……到处是机声隆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农业生产机械化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面貌。
在岔口村孟长镇村村民王宏林的家院里,停放着一辆农用四轮拖拉机、一台小型播种机和一台旋耕机。他向记者介绍说,这三台农机具都是自家购置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民优惠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购买农机具国家给补贴,机械深松整地作业国家也给补贴,种地不用犁、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刀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
王宏林说,全村80%的家户都购买了微耕机、粉碎机等中小型农机具,加入了农机合作社。机械翻地、覆膜、种植、播种、打药、收割、烘干,每个生产环节都能使用机械,省时又省力,产量还大幅度提高,现在承包耕地的农户也多了。“如果没有农机具,我根本不敢承包400多亩土地。”王宏林笑着说。
据市农机中心主任思文明介绍,围绕粮食生产和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要求,我市大力推广普及农机实用新技术、新机具,主要生产环节大多可实现机械化生产。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35万千瓦,各种农业机械拥有量达到43万台(辆、部),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0.2%,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45%,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60%。
“一台机子挖土豆,30个人捡都跟不上”
“养鸡5000只、猪600头、羊400只,种植粮食作物600亩。养殖和种植间能够实现大循环,全靠的是饲草粉碎机、搅拌机、青贮机、谷子联合收割机、洋芋收获机等这些‘铁疙瘩’的帮助。”宝塔区南泥湾养鸡场塞江南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史应东高兴地告诉记者。前年,史应东雇人种了10亩谷子,每亩赔了500元。去年他使用了农机作业后,实现精量播种、中耕、培土、除草、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每亩生产成本由900元降低到550元,产量增加了30%,每亩谷子净赚800元。
史应东感慨地说:“农机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去年秋季收土豆的时候,洋芋收获机在前面作业,30个工人在后面捡拾都跟不上。”
提到农机具的便利,宜川县交里乡养牛大户曹胜利也深有感触,他说:“我养了50头牛,每天饲料就需要300斤,以前没有农机具,50亩玉米需要5个人10天才能收割完,现在用上联合收割机,50亩玉米雇一台机子1天就收完了,不仅省时省工,还能节省5000多元的雇人费用。”
宝塔区农机中心主任高春茹告诉记者,像洋芋收获机、玉米联合收割机这样提质增效的农机具还有很多,农机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民的投入成本,真正实现了让农民尊严劳动、体面就业,助力农业走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之路。
使用果园机械,10亩果园能节省1万元
向左、向右、前进、后退……在洛川县石头镇的一片果园里,果农贺发财灵活自如地遥控操作着外号为“坦克”的大家伙在果园里游走喷雾。
“这个是履带自走式风送喷雾机,是给果园打药用的,每次可以加300升药水,一上午就能喷完10亩果园。”贺发财说。
随着延安苹果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选果机、割草机、自走式风送喷雾机、开沟施肥机、套袋机等一系列果业农机具应运而生,受到果农的欢迎。
在贺发财所在的洛川县农高果友专业合作社果库里,记者发现一台机器正快速地运送着苹果,一颗颗苹果根据大小分别被弹到70、75、80等数字对应的凹槽里,七位工人熟练地装箱、贴条。贺发财向记者介绍道:“这个是选果机,按照苹果大小设定了7个标准,一颗苹果在传送过程中进行自动化分拣,大小误差不超过0.5克。一小时能自动分类60吨苹果,效率大大提高了。要是人工分类的话,无论是精准度还是速度都无法和机器相比。”
谈到苹果生产中使用农机具的好处,正在参加果树技术培训的洛川县石头镇李耀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种了10亩果园,平时靠自己管理,除一次草就得10天,用微耕机的话2天就够了。再加上用机械植保、施肥、套袋,使用果园机械后1亩地可节省1000元,10亩地就能节省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