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金融“源头活水”解渴经济热土
——延安金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刘小艳
  5月7日,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驻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加快信贷投放节奏。截至4月末,全市贷款余额达到1003.7亿元,较年初增加76.3亿元,已达到去年全部新增的79%,全市贷款规模首次冲破千亿大关,为全市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注入了大量的资金。
  金融机构多起来金融服务更全面
  2015年7月,西安银行延安分行成立。到今年4月末,该行的存贷比已达到225.06%,不仅将延安当地吸收的存款用到了延安,而且还引入外地资金,支持延安建设与发展;
  2015年9月,光大银行延安分行开业。开业当天,该行就与延安新区管委会、延安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大量的资金投放;
  2016年7月,由陕西金控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控股,延安部分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的陕西金控延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可为我市中小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单笔不超过3000万元、总额30亿元的融资担保;
  今年4月,太平保险延安公司开业运营,北京银行延安分行、吴起汇发村镇银行、锦泰保险延安公司正在积极筹备开业。
  为充分发挥金融支撑推动作用,促进延安经济转型发展,我市主动与市内外各金融机构对接联系,积极争取其在延设立分支机构,健全我市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共有11家银行在延设立了市级分支机构,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1家股份制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家邮储银行;全市域范围内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已达到16家;市级保险公司30家;证券营业部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2家;小额贷款公司42家。全市各类金融机构网点72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业机构、保险公司、证券机构为主体,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2017年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0.78亿元,较上年增长8.3%,占三产比重14.06%,为全市第三产业的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市金融行业从业人数超过1.6万人,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其较大的就业承载,吸引许多优秀的延安青年走进该行业,拼搏奉献,激扬青春。目前,金融业所能提供的各项服务,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延安经济社会发展、延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扶“小”助“大” 注入发展动能
  2016年10月,延安光大城市发展基金揭牌成立。这是市政府与光大资本、中建国际开展合作设立的首支城市发展基金,基金总规模150亿元,投资存续期为“5+5”年。光大证券董事长、总裁薛峰表示,延安光大城市发展基金成立后,将更好地配合延安市政府推进和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各金融机构加快企业贷款投放速度,延能化“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第二次提款26亿元,至此,该项目153亿元的银团贷款已提款54.6亿元。截至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711.78亿元,较年初增加47.8亿元,同比增长35.2%,较去年同期多增33.8亿元,主要投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等大型项目及新区开发建设,较好地保证了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要。延安城投公司和延长石油集团两家企业通过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在债券市场募集资金,其中,城投公司于2016年4月发行了一期私募债券15亿元;延长石油集团在2015年开始大量发行债券,2016年共发行以超短期融资券为主的各类债券及票据855亿元。
  截至3月末,全市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余额510亿元。
  为确保市级重点项目融资落实,市金融办主动与各类金融机构对接,定期召集市级各投融资主体进行政策研究,积极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争取更多的对外融资,推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2016年,通过市级各投融资主体,落实政府重点项目融资119.58亿元,实际到位69.56亿元,较好地保证了我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红色旅游等多个市级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在实际中,众多有资金需求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由于抵押物少、制度不健全、创新性缺乏、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导致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针对这一特点,我市金融机构在服务好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还致力于把“小企业”做成“大文章”。
  2016年,在市县金融办的协调推动下,全市共组织各层次政银企对接会70多场次,通过政银企对接平台的搭建,促进银企交流互动。在2016年9月全市政银企对接暨项目贷款合同签约会议上,市金融办和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签订合作协议,29户中小微企业与8家银行金融机构签订了总额为5.28亿元的贷款合同,有5户企业在陕股交挂牌。市上确定了驻延银行业机构214名高管对口帮扶全市企业,大部分企业已获得信贷支持。
  同时,驻延各银行业机构也在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开展差异化经营。截至2016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达到167亿元,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的11%;全市小微企业贷款户数4600多户,同比增长42.8%。市金融办积极支持市金融协会、银行业协会、保险业协会、小额贷款商会,在积极开展行业自律的基础上,组织金融调研,搭建银企互动平台,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
  金融手段丰富多样 保障民生不遗余力
  在农村,“钱”往往成为老百姓发展产业的瓶颈。
  在延川县杨家圪台镇大木村,49岁的刘金森正忙着在自家的果园里修剪树枝。刘金森是一名贫困户,家里有10余亩果园,因连续两年遭受冰雹灾害,种苹果不仅没赚钱,还欠了不少钱。但苹果产业要发展,买化肥、雇人都需要钱。正当他发愁时,去年6月份,延川县信用联社给村民们介绍“陕西银行业普惠金融扶贫慈善信托基金”扶贫项目。幸运的是,刘金森符合该项目条件,积极争取后,仅3天他就贷到了10万元。
  为了支持贫困户早日脱贫,延安银监分局积极协调,陕西银行业共同出资500万元发起设立了“陕西银行业普惠金融扶贫慈善信托基金”,贫困户只要有合适的产业项目,无需抵押,无需有编制人员担保,3天内就能向农村信用社申请到最高10万元的贫困农户贷款,并获低息支持。截至2016年底,试点县延川、志丹的125户贫困户成功获得了886万元贷款支持。
  在黄陵县,同样种苹果的孙胜强则有不同需求。
  “我们村经常下冰雹,对农民来说苦不堪言。但现在不一样了,去年全村1260亩苹果有800亩都买了保险。我种了9亩苹果,获赔3200元。”阿党镇太贤村村民小组组长孙胜强说:“这可帮上我们大忙了。”
  记者从市金融办了解到,为帮助苹果种植户化解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增强果业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果农稳定增收。2016年,人保财险公司在黄陵县开展了金融支农苹果收入保险试点工作。去年,黄陵县共有1407户果农买了苹果收入保险,涉及苹果面积达10438.5亩,共赔付了125户,赔付金额达360万元。
  金融发展是经济稳健运行的必要条件,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反映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对此,市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主任杨剑君谈道:“经济、金融共生共存,金融支撑有力量,经济发展有动力。今后,我们要加强对外学习,密切与银证保等机构的联系,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运用更多的金融工具,服务延安经济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