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贫困户符生军:今年一定能脱贫!
本报记者 郑鹏 通讯员 朱怡旗
  今年60岁的符生军是延长县郑庄镇石马科行政村柏树河村的贫困户,去年在包扶干部的帮助下,两头猪挣了2000多元。今年,包扶干部又给他送来了一头母猪,这让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再养几头母猪,彻底改变目前的贫困状况。
  5月9日,记者和包扶干部冯建军一起来到符生军的家。符生军家中陈设极为简单,已经掉了漆的柜子上放着一台电视机,柜子对面是一张三人沙发,因为年代较为久远,坐上去有些塌陷。
  符生军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和19岁的女儿,母亲年岁已高,已经无法劳动,女儿为了贴补家用去了延安的饭店打工,他自己由于腿上的老毛病也干不了重活儿。虽然家中较为贫困,但他脱贫致富的愿望和干劲儿却很足,他认为自己要摘掉穷帽子,就要发展养猪。
  “今年包扶单位给村民发猪仔的时候,我看中了6号猪,毛色又好,个头又大,没想到手气太差,抓中了12号猪,有点瘦小,不太和我的心意。”尽管对抓到的猪不太满意,但符生军在喂养的时候仍然非常上心,短短的几个月,猪就长壮了一圈,足足有30多斤。
  “今年给村民发猪仔的时候,我们给每头猪都编了号,村民通过抓阄的方式挑选,这是相对公平的一种做法。”包扶干部冯建军向记者解释说。
  “希望政府能再帮我解决两三头猪。我都想好了,一头猪一窝生10多只猪仔,我卖便宜些,200块一个,卖上10只就是2000块,剩下的猪仔养上一年,年底杀了卖猪肉又能卖3000块。再加上女儿在延安打工的收入,我家今年一定能脱贫。政府现在想方设法帮我们脱贫,我们自己也要有干劲儿和信心才好。”符生军对靠养猪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好好好,你的愿望我记下了,回头我们开会的时候再研究,脱贫也要按照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包扶干部冯建军细心地在本子上记下了符生军的愿望,离开时还特地嘱咐他,今年镇上推出了“种植+养殖”的产业扶贫形式,种植方面以红薯为主,按照每人两亩的标准算,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镇上还负责解决红薯的销路,这也是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