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我是第一书记
让村民“发”起来的“酵母”书记
—记延川县关庄镇二八甲村第一书记杨世林
杨世林(右)征求村民对村上发展的意见
  通讯员 杜静
  今年36岁的杨世林,是延川县委统战部的一名干部。去年,他被派驻到关庄镇二八甲村担任第一书记,自从打起铺盖卷来到二八甲村,他就把这里当成了家。
  “有了杨书记,我们村子才能活起来!”
  2016年6月28日,当拎着简单行李的杨世林来到村子里时,村民们都不以为然。后来听说是上面派来的第一书记时,大多数人也只不过认为村里来了个干部。
  “我是农村娃,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我觉得自己可以给村上带来一些变化。”杨世林来到村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村两委班子建立联系,然后一头扎进村子里,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每个贫困户收入多少,什么原因致贫,他都一一做了详细记录。
  二八甲村有三个自然村组,土地面积1.8万亩,312户950人,原来有贫困户62户173人,主要致贫原因就是因为产业底子薄,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劳动力。走访中,杨世林还了解到村子里有1160亩的新建果园,一个养牛专业合作社,并且男女老少都掌握着漏粉的手艺。为此,他结合村子实际情况,考虑村民意愿,和村干部商议,确定了“山地苹果,沟道养殖,川台大棚,粉条加工”的发展思路。
  “年轻人思路就是活,比我们懂得多,村民都相信他。”二八甲村党支部书记贺凤明说,“打一个比方,村民如果是一袋面粉,那杨书记就是‘酵母’,酵母虽然很少,但是必须有这个东西,面粉才能‘发’,也就是说,有了杨世林,我们村子才能活起来。”
  “跟着他干,肯定错不了!”
  “我打心里感谢杨书记。”贫困户姬世文说,“以前觉得就是来了个干部,现在觉得他就是咱村里人,进一回城,经常前前后后打问看谁去了,顺带把大家都给捎上。”
  提起杨世林,姬世文满眼笑意,嘴里有说不完的好。“去年,我问杨书记咱种什么?”“种洋芋!”“那没有洋芋籽,咋办?”“我来协调,你只管种。”
  在杨世林的心里,让村民多增加收入才是硬道理。去年,他想法设法为村里协调到了17吨洋芋种子,都套种到苹果地里,并在村里设立了两个粉房,方便村民漏粉,仅此一项,全村就增收12万元。
  “我种了10亩洋芋,刨了8000多斤,漏了4盆粉,除过送人的,还挣了6000多块。”姬世文说,“去年,杨书记还让我套种西瓜,挣了大概8000块,对我们农民来说,这钱不少了,花起来比往年宽裕多了。”
  如今,二八甲村村民们个个有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大家都说,“跟着杨书记干,肯定错不了。”
  “只要好好干,我不信贫困户脱不了贫!”杨世林说,“考虑到村里部分老年人和留守妇女的情况,今年我们投资7万多元,栽植了260亩的桑蚕苗,下一步打算成立养蚕合作社,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村里的勤丰养牛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牛棚十分简陋,每到下雨,喂牛就成了一件麻烦事。去年年底,杨世林多方争取资金,花费30多万元,修缮了牛棚棚顶,还改良了电路,既能防雨防水,还能保温。
  现在,他又琢磨着:新建一个草料房,把养牛合作社扩大;把两公里的通村道路硬化后装上路灯;新建40座大棚,让村里的40多户贫困户都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