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教师要用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在课堂上,则可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一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二要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三要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应该寓教于活动中,“哄”学生读好书。一要讲。我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新闻,或背古诗,或读好词佳句,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二要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内容包括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三要赛。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