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电(艾福梅 汪健)教育部哲学社会学重大委托项目《西夏学大词典》25日正式在宁夏银川市开题,中国30余位西夏学专家将合力编纂这部约600万字的大型工具书,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这一重大项目由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宁夏大学特聘教授史金波主持,全国近20家单位的30余位学者共同参与,预计于2019年结题,2020年出版。
西夏文是记录西夏王朝主体民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西夏王朝覆灭和党项族消亡后,西夏文渐渐成为死文字。20世纪初出土了大量西夏文文献,催生了西夏学,为缺乏历史资料的西夏研究增添了大量新的资料。经过长时间探索,目前中国学者基本上可以解读一般西夏文文献。然而,西夏文毕竟是死文字,西夏的语音、词汇、语法还有不少未解问题,这成为进一步解读西夏文献的瓶颈,也妨碍着西夏学的深入发展。
老一辈西夏学学者已经编纂了一些解释西夏文的工具书,如《文海研究》《夏汉字典》等,但随着西夏学的新进展,以单字为条头的字典已不敷使用。
在此背景下,中国学者决定编纂一部内容丰富、释义准确的《西夏文大词典》,为进一步释读西夏文文献提供科学依据。
史金波说,编纂这样大型的西夏文辞书是几代西夏研究人员的梦想,但长期以来不具备条件,一是没有掌握大量西夏文文献,二是被解读的西夏文文献较少,三是能解读西夏文文献的人员很少,无法承担这样的任务。
“近些年来以上情况有了根本改观,随着《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日藏西夏文文献》的出版,国内外收藏的主要西夏文文献都能见到,西夏文文献的释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近些年通过陆续培养研究生和多次举办西夏文研修班,培育了一批可以释读西夏文文献的专门人才,西夏文释读人才从过去的寥寥无几到现在已经达到几十人。”他说。
据了解,《西夏文大词典》资料来源涵盖目前所见所有西夏文文献种类,既包括印本(刻本和活字本),也包括写本;既有楷书文献,也有行书和草书文献;既有世俗文献,又有宗教文献以及金石铭文等。所收词既包括普通语词、宗教语词、风俗和典章制度语词等,也包括与词有同等地位和相同功能的固定词组、成语、习语、定型化的短句等固定结构。总之,凡在西夏文文献中出现的词语尽量收入。
史金波说,词典编纂完成后可为西夏学界提供一部包含最大量西夏文词语的工具书,无论是已经有较好西夏文译释基础的专家,还是初学西夏文者,皆可借助这部工具书,更方便、更有效地从事西夏文文献的译释工作,从而推动西夏研究的进展。即便是其他专业工作者,也可借助本词典查找、了解想要知道的西夏文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