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观察
大学生就业变迁背后
  近年来哪些专业吃香?哪些专业遭冷遇?薪酬变化上又有怎样的特征?这些年大学生就业变迁的背后又折射出哪些问题?
   就业率排名前十多为工科专业
  根据近五年的智联招聘、前程无忧、麦可思公开报道数据发现,就业率排名前十的专业大多为工科专业。近五年持续火热的专业有汽车服务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学前教育、机械电子工程、税务、医学检验等,而最初紧俏的物流工程专业、金融工程等专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逐渐饱和,已经退出了就业率前十的排行榜。
  与其相对的是,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应用心理学、动画、生物技术等专业就业率一直不高。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科学与工程专业连续四年都名列就业率最低的十大专业之中。
  此外,薪酬较高的行业集中在金融、互联网、通信、工程建筑。
  企业薪酬增长普遍放缓
  对于薪酬变迁,前程无忧人力资源分析师肖丹结合平台采样和毕业生起薪以及用人单位提供薪酬统计,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上世纪90年代毕业(70后)的大学生的起薪集中在400~2000元中,特别是在1996年后平均月薪过千元后,增长加速。80后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份月薪在3000元左右维持了数年,但普遍比70后的起薪翻倍甚至是数倍。以房地产、机械重工行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做大,提升了大学生的整体起薪水平。
  而由90后撑起的2013~2017年的毕业生职场,工资增长完全不考虑经济的增速、企业的收益和市场的容量。与此同时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引领校园招聘的企业薪酬增长普遍放缓。
  “你们的调查数据很客观,这和我们之前调查的全国范围内大学生就业去向的数据不谋而合,3000~5000元起薪较为普遍,企业对于加薪,往往看重能力和贡献,加薪较为谨慎。”肖丹说。
   就业市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琢磨不透的就业心态,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就业市场。这一点,在采访中也得到了用工单位的证实。
  “5年前,每年至少要录用5名大学生,最近5年,总共才招了6个,技术性岗位占了3个,剩下的是行政管理和安全宣传员,我们属于加工企业,企业有562人,说句心里话,现在还是缺人,尤其是关键性技术岗位有人员需求,但并不愿意招聘大学生,觉得他们拈轻怕重,没有实践经验,职业培养至少要3~5个月,我们更希望有老手加入。”在省内一家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做HR的王春燕告诉记者,他们每年也参加一些大学毕业生招聘会,简历没少拿,相中的人不多。从薪酬角度来看,转正后的员工(大学生),起薪在4000元左右,每年上浮50元左右。
  与其相比,陕西中小企业协会一名工作人员则从另一角度诠释了他眼中的应届毕业生。“我们协会都是中小企业,会员单位多,时时刻刻都有用工需求,特别是在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等科技化发展趋势下,很愿意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由于应届毕业生在技术上完全是新手水平,会员单位一度规划了长期培养战略,带薪培训,但都无济于事,大学生不愿来,给出的说法是,位置大多在市郊,工作环境不算好,每月2500~3000元工资。”他说,现在大家都说就业难,但绝不是想象中那样,大学生都瞅着待遇好的高薪岗位,就业能不难吗?
  “大学生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还是应该和社会需求相适应,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于大学生就业观,延安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翔表示,在第一次就业的时候,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些,关注工作岗位的成长发展空间,而不是只看到薪酬水平。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在最初的工作阶段更多的是学习和工作兼有的状态,作为缺乏经验的新手,要以学习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促进自己今后的发展。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还是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