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调查,关注这一问题已经有三年时间。回想一下,“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成了每年就业市场的关键词。
一组数据能够还原它的面貌: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49万;2016年,高校毕业生有765万;2017年,这个数字是多少?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95万人,比2016年再增加30万人。不能忽略的是,这还不包括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
难,很难,更难。大学生在感知这种压力的同时,也有了焦虑、困惑、迷茫。
离毕业就剩十几天了。“考研”“考公”“就业”“创业”,他们努力过,继续在努力着、憧憬着未来。
未来是什么?最近的现实就是,毕业不失业,毕业不啃老,学有所用。
诚然,以90后为主体的应届毕业生,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更大的自我满足感是他们新的择业目标,自我实现成为新的关键词。
或许有人会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一点吧。其实,关注工作岗位的成长发展空间,为未来蓄力,更加切合实际。而对未来期许和向往,也没有什么不对。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不是咱们一个国家特有的现象,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都有此类情况出现。
如何化解毕业生就业难,我们都在苦寻良方,主观看,脚踏实地、提升自身能力、适应新就业形势是当务之急。更深地看,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体制、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人口结构形势、产业分布等方方面面也在左右着就业市场。简而言之,困难还是不少。但这并不可怕。这一切,需要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用不懈的自我提升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