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手段检验痕迹 延水之岸、腰鼓山下,有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兢兢业业、雷厉风行,用知识和信念让一起起疑难案件得以快速侦破,用自己的付出和行动让“科技强警”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就是延安市公安局安塞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
A 打造科技“利剑”提升破案效能
“刚入警那会儿,我们的团队还很弱小,一间办公室、两名民警、一把钢尺、一部相机便是全部家当,很多时候破案靠的是土办法,没有太多技术含量。”22年前,汪红波怀着一腔热血以法医的身份加入了安塞分局,但不久之后的一次境遇让他的心情变得复杂。
在一次去盗窃现场勘验的过程中,受害人对他们说了一句话:“我报警就是走过程,图个心里安稳,估计你们也破不了。”这让汪红波深感无奈和屈辱,从那以后他就死死地记住了这句话,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那句伤人的话再在耳畔响起!
2012年,安塞分局下定决心改变这一尴尬局面,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建成了刑事科学技术室。汪红波听到消息后,主动请缨从刑侦一线调入刑事科学技术室,如今已是安塞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主检法医师。
五年来,安塞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技术装备日益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被评为“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并成为全市首家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技术室。在刚刚召开的全国公安系统英模会暨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上,又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受到了公安部的表彰奖励。
B 寻踪觅痕细比对科学技术显神威
现场勘查是整个刑事侦查工作的起点,第一现场往往隐藏着犯罪嫌疑人的指纹、足迹、DNA等痕迹物证,这些东西对于判断案件性质,指明侦查方向,进而最终锁定犯罪嫌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2年6月18日早8时许,安塞分局接到报警称:某村民王某及其2周岁的侄儿在家中被人杀害。刑事科学技术室技术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勘查,通过现场巡视发现,室内地面被水冲洗,进出路线被清扫,一时无线索可循。
看着凄惨的现场,技术人员心里发堵:“找!既然嫌疑人事后清理了现场,那就充分说明现场曾留下了他的痕迹,但清洗的再仔细,总有想不到的地方。”于是他们冒着炎炎烈日,立即展开新一轮勘验,终于在案发窑洞的门帘布上发现一处微量血痕迹。通过DNA检验,果然检出了死者和另外一名男性的DNA分型。
根据技术人员提出的嫌疑人刻画意见,侦查人员重新确定了侦查方向,很快发现同村村民牛某有重大嫌疑。但在讯问中牛某百般抵赖、拒不交代,审讯一时陷入僵局。后经检验,门帘上提取的血迹检验出的混合DNA包括牛某的基因分型。在铁的证据面前,牛某的心里防线最终崩溃,交待了全部作案过程。至此,这起影响恶劣的故意杀人案仅用三天时间便成功告破,该检验鉴定也成为了认定该案的唯一直接证据。
刑事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安塞分局的刑事破案率大幅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大为提高。近五年来,安塞刑事科学技术室勘验各类现场1870余起,出具检验鉴定书500余份,现场物证提取率达70%,其中,为案件侦破起到关键作用的就达200余起,利用现场物证直破命案达80%。
C 默默奉献何所求 一片丹心系民安
马晓静是安塞刑事科学技术室有名的“女汉子”,从入警那天就被分配到技术室工作,一干就是四年。不论是复杂的盗窃案现场,还是惨烈的命案现场,无论严寒酷暑,她都同男同志一样披挂上阵,从不退缩。
马晓静的丈夫也是一名警察,两人虽不在一个地方工作,但都很忙,这使得她不得不放弃初为人母的快乐,孩子刚过百天就被送到千里之外的婆婆家。技术室加班加点是常事,往往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每次回去看到孩子生疏的眼神,坚强的她也不由得想哭。
“为了准确鉴定受害者的死因,炎炎夏日,我的同事们曾一连几个小时蹲在一具腐烂的尸体前;为了准确核定被盗光缆的数量,冰天雪地,我的同事们曾徒步翻越了几座大山;为了提取一丝滴落的血迹,我的战友们曾在只有一根绳子的条件下,毅然将自己悬空在几十米之高的半山腰上……”马晓静细细地向记者诉说着。谁能想到每一次默默的付出凝聚着同事们的多少心血和汗水?!
本报记者 高乐 通讯员 张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