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教育中,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趣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使学生认识自然与社会、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与能力,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历代名画记》道:“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古代的庙宇、石窟、壁画等,都是为了宣传宗教教义,也是一种“教育”。
美术活动的德育价值,是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而出现,有着自身独有的优势。特征是艺术形象,而非说教,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在欣赏中,以直观的形象作用于情感,使学生受到作品的内容形式、画家精神、感情的影响。通过欣赏由情感上升到理智,获得体验和道德教育。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必会被纤夫的形象所感动,感到沙皇俄国的贫富悬殊及纤夫劳动的艰辛而同情劳动者;再如学生欣赏到我国传统的美术作品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辉煌的成就成为人类文化的瑰宝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也就会油然而生。而我们要教师重视的是,把握好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如讲敦煌壁画内容时,佛教传说讲得头头是道,构图、色彩分析得详详尽尽,但对佛教的传说没有批判分析,对敦煌的伟大影响也只字不提,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机会,只顾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渗透。
人的审美与道德有直接关联,美好的情感促使人们有美好的行为。如果一个人不辨美丑,就很难判断善恶,识别真伪,尤其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必要的美的形象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然便会美丑不分、善恶不辨。而通过美术教学,在形式多样的写生、创作活动中,使学生产生一个由观察、感受、动情、抒情到爱的升华的心理过程。
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先进思想和事物,就是一种高尚情感支配下的行动。因此,美育与培养美感就是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为之建设为之献身的精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