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富县茶坊镇黄甫店村在县财政局的包扶下,发生了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些故事也从侧面反映了包扶干部与群众齐心协力为脱贫致富而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以及收获的喜悦和感动。
故事一:包扶干部连夜送蜂箱
黄甫店村负责计生工作的贺爱琴说:“这些包扶干部半夜都不睡觉。”她指的是6月12日晚,包扶干部为贫困户送蜂箱的事。
黄甫店村共385户、1318口人,现有贫困人口56户、148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经过入户调研,包扶干部发现该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贫困户多因病因残致贫,几乎没有劳动能力。针对这一实际,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包扶干部帮助群众发展庭院养殖,并先后为贫困户送去了鸡、猪、羊等。
今年,包扶干部多次入户调研发现,群众养蜂意愿强烈,部分群众还掌握养蜂技能。包扶干部商量后决定帮助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
6月12日晚,包扶干部张新虎和村上干部从相隔30公里的岔口中蜂养殖合作社取蜂箱,直到晚上11时才回到村上。回去后,他们顾不上休息就连夜挨家挨户为养殖户发放蜂箱,并请技术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叮咛相关养殖事项,一直忙到凌晨两点多。
为了引导群众将中蜂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包扶干部还在村委会放了60个组装、配备好的备用蜂箱,只要养殖户还想养,经过包扶干部和村干部的核实查验后,还会继续免费发放蜂箱。
“困难群众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我们不但要为他们选定产业,而且还要在关键时刻进行指导,让群众放下心来大胆干。”包扶干部缑西平说。
故事二:上访户不再上访
78岁的武治文之前是村里出了名的难缠户,妻子身患一级残疾,常年瘫痪在床。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武治文经常因此而上访。
在了解到武治文的家庭情况后,包扶干部秦建坤主动为其申请低保、残疾人护理津贴等补助,并跑前跑后帮忙办理相关手续。经过一年的包扶,武治文不仅没有再上访,还把秦建坤当成了自己人。
去年11月,秦建坤因病住院,他的工作由其他包扶干部接替。因为这件事儿,武治文还打趣地说:“你们都回去吧,我现在都好着呢,啥事都没有,有事我就找小秦!”得知秦建坤住院了,武治文还主动打电话关心问候他。
现在,除了正常的入户走访外,每周一,秦建坤都会主动给武治文打电话聊天,就像儿女和父母拉家常一样,说说各自的近况,关心问候彼此。
故事三:80岁的老人落泪了
走进83岁老人刘占海家,修缮一新的窑洞干净整洁。包扶干部张延峰说,第一次去刘占海家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张延峰说,刘占海老人其实挺不幸的,大儿子因吸毒进了戒毒所,二儿子去年发生意外去世,两个儿媳带着孙子离家出走,家里只留下他和老伴儿。因为生活困难,老人没钱修缮房屋,家里的4孔旧窑严重渗水,房顶的泥坯时不时往下掉。张延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危房改造第一个把刘占海列入了名单。
窑洞改造时,考虑到改造补助要改造完成后才能发放,担心老人手头钱不够,包扶干部就主动借给他们1万元钱以解燃眉之急。
换门窗、粉刷墙、盖扣板……经过前后11天的改造,老人家的窑洞焕然一新。
刘占海老人说,他和老伴儿养了一些鸡,包扶干部每次来都要买鸡蛋,而且出的价总是比市场价高。“他们每次买鸡蛋会多给我几十元钱。娃娃的心我懂,是想帮我呢。”刘占海说,仅去年一年,他卖鸡蛋就收入了2千多元。
刘占海的老伴儿说:“这些娃娃每次来,都叮嘱我们不要干重活,家里有啥重活就让他们干,换户口本这些事也不要我们管。”
前几天,张延峰和同事入户走访,正赶上刘占海和老伴儿包饺子。一进门,老人就招呼着让他们留下吃饺子,包扶干部不想给老人添麻烦,执意要走,老人一再挽留,眼看留不住,竟然急得掉下了眼泪。
故事四:村民遇急事,第一时间想到他
55岁的村民高巨珍每次说起包扶干部对她家的帮助,都忍不住地要掉眼泪。
5月15日,高巨珍的母亲,79岁的徐俊花在地里干活时突然晕倒,并滚下70多公分高的地畔,导致身上3处骨折。高巨珍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包扶干部秦建坤。正值周末,秦建坤接到电话后急忙赶赴医院,联系急诊科,办理相关手续。当时高巨珍身上钱不够,秦建坤就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还找熟人借了4000元钱,让徐俊花赶紧住院治疗。
“我妈住了7天院,包扶干部每天都来看望,买饭、买水果,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去年,高巨珍84岁的父亲高克园因肺气肿、心脏病,连续两次住院,秦建坤二话没说也是跑前跑后帮忙。
看见高巨珍家庭生活困难,秦建坤又为其争取了5000元的临时救助款,并主动帮她联系去村上当清洁工的工作。
……
其实在黄甫店村,这样的包扶故事还有很多。从包扶至今,由县财政局28人组建的包扶团队,充分发挥党建战斗堡垒作用,把群众当成家人,全心全意包扶,奏响了一曲党群合力攻坚拔穷根的动人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