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雄杰(左)和贫困户商量饲料来源问题 本报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冯林郁
8月9日一大早,记者跟随康雄杰登上了延川县杨家圪台镇阳山河村的山头。在山顶放眼望去,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安静地坐落在山脚下,四周被一片片绿色包裹着,一条砂石路直通大山深处,好一幅安静祥和的“美丽乡村图”。
康雄杰是延川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2015年被组织选派到阳山河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下来,他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村民们都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下山路上,健谈的康雄杰回忆起了第一次来到村里的情景。那是一个下雨天,他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顺着泥泞的小路走了一圈,好几次差点滑倒。“我们村是由阳山河和瓦村河两个自然村组成的,共119户361人。这里村风民风特别淳朴,但因为没有支柱产业,一直过着出门靠脚、种地靠肩的生活……”当天召开的党员大会给了康雄杰当头一棒,全村零零散散来了几个老党员。那天夜里,回到家的康雄杰辗转反侧,彻夜未眠。“如何才能当好这个第一书记?”他不断问自己。
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情,康雄杰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访党员干部、村民代表,问班子运行、村情民意,寻发展路子、致富方向。他了解到,村里的青壮年多外出打工,留守人员严重缺乏技术经验;人口综合素质偏低,沿袭着靠山吃山的小农经济生活方式是制约阳山河村发展的根本原因。如何富民强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成为他当好第一书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此,康雄杰一刻都没闲着。他白天走访民情,晚上组织学习,渐渐地,村民对这位康书记越来越认可,小事爱找康书记谈谈,大事也总找康书记商量。
采访当天,刚好遇上了一场大雨。“别看现在路好走,以前这路一下雨就走不成,更别说行车了。”进村后,康雄杰没有忘记自己第一次进村时差点被滑倒的场景,更没有忽视村民的心声。他积极协调资金50万元,通过3个月的整修,为村里修好了一条开阔的砂石路,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他真是个干实事的好书记。
沿着砂石路一路进村,村主任刘加良指着路边的桥告诉记者:“我们村的水特别好。为了吃水方便,康书记给我们协调资金搭建了这座桥,你尝尝水甜不甜。”记者走过桥,到池边洗了把脸。“我一来就发现这水好,而且流量大,只是没人张罗,我就主动把水送去西安做了检测。结果发现,这水里锶和偏硅酸含量比较高,是天然的矿泉水。”康雄杰介绍说,下一步,他将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对村里的水进行开发推广,争取再为村民增加一项产业收入。
之后,记者随着康雄杰来到路边一处绿树环绕的住处,陪同的村民流利地背出了一句:“家住三台杨柳村,一湾流水抱柴门”。原来,这里就是清代女词人李娓娓的故居。康雄杰说,他已向县政府作了汇报,还邀请专家进行了调研,希望能顺利修复李娓娓故居,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提高村民的收入。
走到村子的最深处,一排整齐的牛场映入记者的眼帘。贫困户曹忠明正在给自己的牛喂草料,说起康雄杰他赞不绝口:“看到我们村一直有人养牛,康书记就协调给我们建了这个牛场,从选址、动工到修建他全程参与,康书记天天都在,比我们还上心。”曹忠明说,“牛场是7月份建成的,今年我们主要就是学习技术经验。等明年玉米、苜蓿等饲料一解决,养牛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利润会比以前更高。有我们康书记这个‘能人’,我们脱贫致富就有望了。”
实实在在办事,实实在在得利,村民刘加良的库房里存着养蜂基地的一吨半蜂蜜,浓浓的蜂蜜是贫困户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康书记发展产业很积极也很热心,想尽各种办法让我们贫困户收益,今年我家的蜂蜜已经卖了5万多元了。”
两年来,康雄杰为寻求村子的发展吃了不少苦,跑了无数路,但他却甘之如饴。“再苦再难也得让乡亲们脱贫。”他总是这么说。
“截至目前,村里的养蜂和养牛产业都已经发展起来了,贫困户收入增加了不少,我打算下大功夫把水厂和李娓娓故居旅游产业发展起来。把阳山河村打造成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邻里和睦的美丽乡村。”关于阳山河村的未来,康雄杰有着更美好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