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我是第一书记
“再次回到农村, 就不会带着遗憾离开”
——记延川县杨家圪台镇上张家河村第一书记李有伟
李有伟(右二)向果农了解苹果长势情况
  本报记者 朱佳雨 通讯员 冯林郁 赵力
  延川县工商局干部李有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的艰辛与不易。因此,再次回到农村工作,对他来说,“是一种缘分”。
  2016年8月,李有伟被组织选派到该县杨家圪台镇上张家河村担任第一书记。来到这里后,他一心扎根基层,和这里的村民以及山山水水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找短板,对症下药定方案
  上张家河行政村位于延川县城西南约40公里处,属沟道村落,全村共有215户720人。该村没有特色支柱产业,环境卫生脏乱差,村民因病致贫问题突出,大多数人存在着等靠要思想。
  初到村上,经过大量摸底调查,李有伟了解到上张家河村的这些基本情况后,马上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结合村情户情,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并将贫困户逐户造册登记,结合每户不同情况制订帮扶措施。
  贫困户秦文斌的妻子被查出患了胃癌,他带着妻子先后在西京医院、陕西省第四医院等进行诊治。近一年时间下来,家里的地荒了,秦文斌还卖了8头正在饲养的牛,为妻子看病筹集高额医疗费用,如今急需办理医疗救助;74岁的村民肖金邦需要办理高龄补贴,但因其年龄较大、交通不便无法办理;贫困户姜明清居住的窑洞屋顶泥皮脱落,急需申报危房改造……“这些事情对村民来说都是急事,需要马上解决。”在走访中,李有伟了解到了村民的实际困难,他全部一一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之后,李有伟积极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动员4户在册贫困户、21户非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为村民的住房安全提供了保障;重新从贫困户中确定了护林员(保洁员),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还使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宣传落实医疗相关政策,为11户贫困户代办了慢性病救助卡。同时,面对上张家河村基础产业薄弱的短板,李有伟对症下药,狠抓产业发展,积极协调项目资金60余万元,建成了3个养殖小区,使该村走上养殖产业发展道路,为村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另外,他还邀请了镇果业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加强了苹果幼园管理,力争早日挂果。
  抓班子,队伍提升聚人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李有伟认为,一个好的党支部是村民致富的关键。
  从担任第一书记的第一天起,李有伟就非常重视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的关系,特别是与村党支部的关系。结合村里的情况,李有伟组织全体党员及村干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利用“三会一课”等制度学习相关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村“两委”的政策知晓率和问题解决率。
  通过在基层工作,李有伟认为,村民自治是基础,制度约束是关键。为此,遇到村民小组、村民代表等开会时,李有伟总是认真做好会前动员、会中记录和会后总结,并归类成档,确保有档可查。同时,他还完善了《村干部轮流坐班值班制度》《便民代办服务制度》,并结合村情民意,制定了精准扶贫、环境卫生等工作的相关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升了村党支部在村民中的公信力,也增强了班子内部的凝聚力。
   解民忧,一心为民助脱贫
  对于农村贫困人口,要想真正脱贫,基础设施的完善必不可少。为了解决村民用水困难,李有伟通过多方积极协调,为村上争取到了打井项目。截至目前,全村共有103户打井103口,做到了“一户一口井”。
  “是李书记让我们喝上了家门口的井水。现在,我再也不用为每天挑水犯愁了。”看着新打好的井,村民张凤梅高兴地说。
  为了帮助村民及早脱贫致富,李有伟提出成立集体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是啥意思?在我们村能行吗?”起初,一些村民对成立合作社以及合作社的运行存在质疑。“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充分发挥大家的才智和优势,我们的合作社才能长久、蒸蒸日上。”李有伟说,为了让村民放下心中的顾虑,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多次上门与村民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努力解开他们的“心结”。
  今年7月25日,延川县上张家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入社村民达到157户。近日,该合作社还购进了20头母猪,并与养殖村民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延川锦鹏种养殖合作社、延川锦隆种养殖合作社、延川叶飞种养殖合作社相继成立。如今,该村村民养牛数量达到120余头,养牛产业成了村上的支柱产业,养殖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逐步形成。另外,李有伟还帮村民新建了卫生室,加强村上基础卫生设施建设。
  李有伟说,我从农村出来,现在又回到农村工作,就不会让自己带着遗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