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的雷延鹏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已经是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别看他年纪不大,但他做的每件事情都不小,不信,你看——
建成陕西黄土高原干旱监测预测评估中心。参与建设了陕西黄土高原干旱监测预测评估中心的建设,开发了业务系统和服务网站,实现了为区域内8个地市69个县逐日、逐候、逐旬发布气象干旱指数、干旱监测分析、遥感干旱监测等产品。项目建设成果总体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建成全省首个地级市卫星遥感系统。负责建设了延安卫星遥感系统,实现了自助接收卫星遥感资料,率先在全省地级市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分析应用。利用接收的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干旱、森林火灾、植被、沙尘、大雾、干旱监测精细化监测等监测服务。其中火点监测成为森林火灾监测的重要手段;植被监测图像,成为领导决策和新闻媒体报道的重要依据,社会效益显著。
开展果业气象观测、试验、研究,助力果业产业发展。针对山地苹果主产区,开展集防冻、增水、增肥、提质为一体的果业服务。通过建立评价模式和认证指标,开展了苹果气候品质认证工作,为延安苹果产业优生区提供有力证据,提高延安苹果优质适生区的说服力和公信力,助力全市果业发展。
积极做好特色农业服务,丰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规范了各种服务材料,使服务更具针对性,内容更具丰富性。积极应对各种天气过程对农业生态的影响,撰写各种服务材料,编发涉农气象服务信息,服务效果显著。
建成全省领先的苹果气象试验站。参与建成了洛川苹果气象试验站,建成烟雾防霜试验系统、全省首个风机防霜试验田及自动控制水雾喷灌“四防”试验田各一块,自动控制水雾喷灌设备在防霜试验的同时,开展防日灼、防干旱、防病虫试验。
组织开展人工防雹、增雨工作,为全市果业生产提供保障。组织全市各县区开展人工防雹增雨工作,积极协调全市人影弹药购、运、储,密切监视天气,抓住有利时机开展防雹、增雨作业,为全市生态建设、城市供水、工农业生产提供保障,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在科研开发工作方面,雷延鹏也有一套。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8项,其中主持省局科研项目2项。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其中获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其中,主持省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延安市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退耕还林以来陕北植被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研究》。前者负责制订出各种农业气候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区划指标及各个区划的指标系数,利用GIS技术,对全市主要经济作物、气象灾害风险进行精细化区划。后者以MOD17A3数据集的年均NPP数据,利用GIS技术对陕北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为该区域植被生产能力评价、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先后参与省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陕北日光温室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技术开发与应用》《陕西黄土高原干旱精细监测业务系统》,省气象局重点课题《陕西黄土高原干旱监测综合业务系统建》,干旱气象科学研究项目《国标指数在陕西黄土高原本地化研究与应用》,还参与了市政府《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分析、市林业局合作项目《延安市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等,利用所学知识,为我市科技进步作出了不懈努力。他先后发表科技论文25篇,成为我市气象系统一名年轻有为的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