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侠2000年6月从省仪址农校土肥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作为基层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她的足迹遍布田间地头,为推广农业新技术竭尽所能,不懈努力。
2004年至2007年,李东侠参与了《延安市优质高效苹果园土壤培肥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黄陵县,她推广面积达19.4万亩,增幅14.5%,增量2473.8万公斤,增值7105万元,总增效益6034万元。该项目获延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并荣获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和省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同时,在2005年至2007年,李东侠又示范采用以免耕为主的规范栽培技术种植大豆。2005年示范亩产224.8公斤,较对照亩增产68.6公斤,增产43.9%;2006年示范亩产238.6公斤,较对照亩产增产88.8公斤,增产59.2%;2007年示范亩产246.4公斤,较对照亩增产78.2公斤,增产46.5%,三年平均亩增产78.5公斤,增幅49.9%,为渭北北部旱塬在大豆亩产突破200公斤大关找到了技术依据。
2003年4月到2005年3月,李东侠被下派到黄陵县街道办南城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她利用任职的有利时机,抓点示范,带动农民致富。在点上大力推广农业技术,调整该村产业结构,使南城村林果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70%,还推广了粮油作物平衡施肥技术,帮助农民嫁接核桃,使南城村农民收入年增长370元,受到上级的好评。
2005年至2007年,李东侠参与了县农机中心实施的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技术推广项目,示范区面积达到31800亩,平均亩产玉米657公斤,比对照亩增产57公斤,增产9.5%,亩增值78.8元,亩节本增效97.8元,总增产181.26万公斤,总增值250.58万元,总节本增效311万元,而且生态效益明显,抑制农田扬尘,改善了黄帝陵景区环境,促进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2003年至2009年,李东侠在隆坊镇、太贤乡的9个行政村示范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种植技术,累计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28700亩,其中小麦、油菜、大豆收获后采用不耕(免耕)残茬覆盖播种小麦18670亩,玉米收获后采用秸秆还田旋耕施肥播种小麦8530亩,应用深松耕技术1500亩。亩均增产22kg,共增产小麦63.14万kg,小麦单价1.8元,可增收113.652万元,亩节约生产成本30元,共可增收节支199.752万元。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与渭北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相适应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确定了与该技术相配套的、性能良好的农业机械,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支撑。
2004年至2009年,李东侠还在腰坪乡和双龙镇推广水稻“富源四号”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2.3万亩,亩均纯收入增加572元,产值净增1327.7万元,水稻“富源四号”高产栽培技术是在旱育秧基础上培育的壮秧,在大田进行种植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它是以旱地育秧为核心,以浅栽插为关键,巧施肥为基础,以控水促根为条件的水稻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目前,该技术已成为黄陵县水稻栽培的主推技术,显示出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积极推广新技术的同时,李东侠积极撰写论文,并先后在《陕西日报》《陕西农技推广》等杂志发表,并参与编辑完成了新型农民培训教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