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让老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延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述
  本报讯(记者 思博海)12年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12年磨砺一剑,成就辉煌。
  12年来,通过开展“平安延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市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成功在2017年9月19日捧获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
  这条捧杯路并不容易,“两说一联”工作机制在全国推广,被评为2016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十佳案例;“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活动受到上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凝聚着全市政法综治干部心血和汗水的精彩片段,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政法综治工作思路的“新”,爱民便民的“情”,维护稳定的“重”,打黑除恶的“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政法综治战线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以人为本,围绕大局,狠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和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追赶超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十个没有”,新时期的延安实践
  延安时期,毛主席曾在延安民众讨汪(精卫)大会的演讲中颇为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这“十个没有”反映了当时延安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使革命圣地延安成为了当时众多进步青年、仁人志士的向往之地和一方净土。 
  新形势下,延安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优良传统,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去年延安“两会”期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在深入研判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后指出,要学习借鉴我党在延安时期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升新时期延安社会治理水平,努力重现延安时期“十个没有”良好社会风气。
  一场“十个没有”的新风吹遍整个延安。
  9月17日,在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解员冯博文给游客讲道,我们延安景区有“十个没有”,分别是没有强买强卖,没有重大投诉,没有欺诈消费,没有安全隐患,没有安全事故,没有绺窃盗窃,没有打架斗殴,没有不文明服务,没有脏乱差,没有乱刻乱画,大家在延安可以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平安景区创建“十个没有”只是延安“十个没有”的一部分,经过实地调研,科学决策,延安市综治委选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矛盾纠纷多发易发、治安问题相对较多的学校、交通、医院、井场、网吧、景区、市场、家庭、社区、村组十个行业领域,针对每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列出了“十个没有”问题清单。
  据介绍,每一个“没有”都有一个责任人,每一个责任单位都为“十个没有”创建活动建立了长效机制。由市综治办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每年评比一次,达到“几个没有”就授予“几个没有”相应称号。第二年重新创建。定期复查、动态管理,对发生重大问题或不符合创建标准的,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取消命名等处理。
  目前,延安市共授予各类“十星级”平安校园、医院、商场等1300多个,仍在不断增多,渐成燎原之势。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我们追求的根本目的。”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表示,通过开展“十个没有”创建活动,延安市实现了有效化解一批矛盾纠纷、消除一批安全隐患、打击一批违法犯罪行为、扭转一批歪风邪气的目的,促进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
  “两说一联”便民联动机制,群众的事情大家议
  2014年,延安市富县茶坊镇马坊村率先创立了“两说一联”联动便民机制,即“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所谓“群众说事”,是指当事人和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德高望重的群众,用拉家常、讲政策、讲道理的方式讨论村级事务、化解矛盾纠纷。而“法官说法”是“法官”进村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干部联村”,则是从县级部门单位抽调年轻科级后备干部派驻到村里,协助村干部管理村级事务。
  这种机制将很多农村的矛盾化解在了萌芽状态,此类故事在农村有很多。
  前段时间,富县富驿农业合作社周某遇到一件烦心事,他们在张村驿镇徐家沟村实施乡村旅游休闲原生态度假项目,损毁村民蒋某宅基地和林地共0.4亩,损毁各类杂树30余株,因赔偿问题发生纠纷,且蒋某与亲朋阻工多日,造成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得知消息后,司法所干警、特约调解员和村委会干部立刻赶到现场化解纠纷。
  通过现场说事说法,蒋某和施工方周某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欠妥,同意调解。随后特邀调解员对村民进行了走访,实地勘查了地形和施工现状,蒋某认为虽然老宅不用了,但使用权是自己的,且伤了杂树和林地等,要求赔偿3万元。施工方认为虽然情况属实,但也不能漫天要价。面对这一现状,司法所干警提出依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以及《富县人民政府征地补偿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赔偿,经过司法所干警耐心细致的辨法析理,条件基本成熟,僵持20余天后,终于达成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像周某和蒋某这种通过大家一起做工作将问题成功化解的事情在延安还有13114起。
  “‘两说一联’把村民自治与法律手段、法治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振东认为,“群众说事”提高了村民自治的水平,“法官说法”则把村民自治推上了依法治国的轨道,而“干部联村”架起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桥梁。
  为着力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2015年延安市开始全面总结、推广富县“两说一联”便民联动机制。
  不仅在市级层面得到推崇,“两说一联”便民联动机制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等中央和省上领导同志的高度认可,乃至两次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之中,并在全国法院系统和全省推广。
  截至目前,全市城乡社区(村)建立说事室3286个,“说事”13081件,“说法”4811件,化解矛盾纠纷13114起。
  有了网格员,群众方便了很多
  张亚琴是子长县迎宾路社区的一名网格管理员。记者在居委会见到她时,她正在为居民办理医疗保险手续。她说,自上岗以来,一直坚持在社区巡检,履行着查看环境卫生、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了解居民需求等职责。
  在延安,像张亚琴这样的专职网格员,共有4593名。
  “社区服务管理网络化是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方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宏玉说。为筑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延安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从2012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将以管理网格化、手段信息化、服务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一联三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开。
  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4593个,下沉网格管理员、网格警务员、网格协管员、网格监督员等网格管理力量1万余名,网格化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形成了“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社会治理格局。
  据统计,全市网格员每年处理网格事件近30万件。网格已成为延安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和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
  除此之外,延安还按照有机构、有组织、有人员、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六有”标准,加强镇村两级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市乡镇(街道)和社区综治工作中心建成率达到100%,村级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率达到70%。全面推广“一号通查询、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和村级服务站“全程代理”服务模式,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年均办理服务事项10万件以上。
  偷盗的人少了,感觉出门安心了很多
  “以前小区经常会发生一些偷盗现象,不是张家被偷了,就是李家被偷了,弄得人心惶惶,而近几年,小区再也没有发现偷盗的情况,我们出门觉得安心了很多。”提到近几年社会治安的变化,家住市农机中心的刘先生感叹道。
  社会治安的好转得益于市政法系统严打防控的一系列举措。
  近年来,延安政法系统强化严打专项行动。相继开展“秦安”“秦风”“秦盾”等专项行动,持续保持对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黄赌毒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高压态势,2013年至今,全市共立刑事案件24346起,抓获9869人;共受理治安案件32726起,查处30741起;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7年至今命案全破。针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群众关注的安全问题,坚持重点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部署开展了六小场所整治、六类重点地区整治、油气区生产经营环境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危爆物品清理整治、寄递物流行业整治等专项行动,2013年以来,整治各类治安乱点和重点场所524处(个),整治校园周边环境4019处(次)。今年开展了为期
  5个月的农村社会治安集中整治活动,对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村霸”和宗族恶势力进行集中排查整治。共立案侦查841件,其中立刑事案件188件,查处治安案件653件,查办“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案件48件。
  同时,强化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延安建设,将高清视频监控指挥系统确定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全市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将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目前市、县(区)财政投入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资金累计5.6亿元,全市共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54266台,其中高清监控摄像头22712台,完善、升级、补盲监控摄像头8620台,延安市立体防控体系“六张网络、五项机制”基本建成,成效逐年显现。2016年直接利用巡逻防控、视频监控破获各类案件1859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331人。在加强技防建设的同时,完善以社区为主导,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巡防体系,全市共组建专职巡防队102支、专职巡防员620人;群众义务巡防队伍2770支、巡防队员26926人;全市103个社区配备民警180名、辅警482名,形成了集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消防“六位一体”的群防群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