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秋天收获的脚步,今年8月16日至18日,笔者有幸参加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暨“百名社长总编红色圣地延安行”采风活动。这已是笔者第三次来到延安。第一次到延安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要实地去寻找一段来自影视作品里的红色记忆。第二次到延安,是2011年底,随阳江市政协委员调研组赴延安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笔者每一次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感知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聆听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追昔抚今,掩卷沉思,都会有所感悟。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地形地貌独特,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旅游景点遍布全境,四季风光各具特色,壮丽迷人。延安南端高耸的黄龙山,将毗邻的关中沃野切割为另外一个世界;西部延绵的子午岭,将陇东与陕北本为一体的黄土高原截为两块;北部隆起的白于山,阻挡住了毛乌素沙尘的南侵;而东部则是纵贯秦晋的黄河大峡谷和滔滔黄河激流。“延安”就是取山安水延之意。毛泽东主席那首名动神州的词《沁园春·雪》就是“初到陕北看大雪”后所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千古绝唱,描述的就是陕北延安冬日里“千里冰封”的壮美风光。
因地理因素特殊,延安历史上也是军事重镇。延安北去,就是毛乌素沙漠,农耕文明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秦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恬统兵30万由此北去攻打匈奴。汉武帝时曾大量移民和屯戍陕北。除此之外,吴起、狄青、杜甫、韩琦、范仲淹、沈括、胡瑗、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文臣武将,都曾在此纵横捭阖,大展文韬武略。
延安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传说盘古在这里“卜婚”传人,伏羲在黄河乾坤湾创造了八卦。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境内的桥山之巅,千百年来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铸魂、筑梦、聚心、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民族圣地。黄河壶口瀑布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图腾,其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胸襟和磅礴气势,迸射出我们这个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独特的水土气候和饮食习惯,养育了世世代代的黄土人,这里民风淳朴、民俗多样、文化多彩,延安剪纸、陕北民歌、安塞腰鼓,扬名海内外。
延安是红色之都,共产党人在这里落地生根,饮誉中国现代史。1935年至1948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巍巍宝塔山”和“滚滚延河水”已经不再是一方普通的地理标志,而是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延安有红色革命旧址460多处。穿梭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走马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革命旧址、梁家河村和黄帝陵,触摸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景物,感受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内心总有一种久久无法退去的感奋。驻足杨家岭毛主席住过的窑洞,笔者隔着陈列玻璃,细看主席在昏暗灯光下写出的密密麻麻手稿,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清凉山下,面对当地媒体记者的现场采访,作为一名媒体人,笔者不免感慨万千:“延安时期的媒体人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能把中国的声音传达到世界,体现的正是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精神。如今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推进,我们更要继承百折不挠、勇于胜利的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强劲的声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绿色发展是延安人与时俱进的实践。延安人很清楚,黄土高原是一座厚重的历史丰碑,她抚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涵养了伟大的华夏文明,但由于过度索取和承载过重,这块母体般的土地需要休养生息、积聚元气。退耕还林无疑是一场绿色革命。据延安日报社社长石兴平介绍,从1999年开始,延安人在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地上埋头苦干,率先实施退耕还林,累计完成造林1970.1万亩,25度以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林草覆盖率达到67.7%。延安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每生产九个优质苹果,就有一个产自延安。这让延安人倍感自豪。延安人实施黄河引水和水库蓄水工程,解决延长、延川、子长、富县、洛川、黄陵六县发展煤气油化工所需的水和城镇用水。今日延安,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均衡、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生态的基色由黄变绿,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短期内“生态可逆”的鲜活案例。
延安的天是蓝色的天。如今的延安,正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2011年,延安确立“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以疏解老城人口密度,恢复旧城面貌,让延安人“记得住乡愁”。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延安建设,习总书记2015年2月13日亲临延安新区视察工作。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新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城,是延安人的创举。延安人前瞻性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以城市建设和保护为核心”“建设海绵城市”,全面优化整座城市的生态环境,特别是确保水生态的安全,使延安天蓝水净地绿。经过全国70多位顶尖专家的26次研究论证,延安新城的建设者们,终于拿到了一套权威的城市规划、工程技术指标方案。新区建设中,地表物保护、挖方区和填方区交界面处理、临空面防滑坡、填筑体和地下水地表水防渗排放最为棘手,但他们精准应对,分别采用分层碾压、土方回填、设置永久纵横盲沟、种植植被防护等办法,科学解决了难题。
在所控制3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里,延安人以舍我其谁的创新精神,全方位植入城乡联动、智能化营运、网格化管理的精细化城市经营理念,现代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休闲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功能齐全,特别是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在他们看来,未来城市与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要取决于高质素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职场环境,即长久来讲要靠文化软实力来论输赢。只顾卖地建楼,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去投资和优化公共服务建设,就等于是在主动放弃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延安人正在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他们在圆一个志存高远的蓝色延安梦。目前,延安大剧院、学习书院、为民服务中心等一批一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综合三级医院、延安大学迁建等工程正在循序推进……
有人文情怀,有道德温情,有文化特质,是延安留给笔者的印象。守护着这块神奇土地的人们,正传承着伟大的延安精神,创造富于诗意的人间奇迹。一个绚烂多彩、幸福安康的新延安,将会让人们更加魂牵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