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茂老人精神矍铄地向延安日报记者谈起自己的传奇经历 樊小帅 摄 10月15日,进入第四天行程的“穿越秦晋峡谷探秘黄河文化”联合采访团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当日上午,来自渭南、榆林、延安三地党媒的20余名记者来到了位于神木市(原神木县,2017年7月23日正式撤县设市)城区的杜子茂家中,向这位1945年参军的老兵送上了最诚挚的慰问和最崇高的敬意。
为了迎接采访团的到来,91岁的杜老精心做了一番准备——不仅穿上了珍藏多年的旧军装,戴起了国家颁发的抗战胜利纪念章和建国60周年纪念章,还在儿子的陪同下早早站在了自家院中……
据杜老介绍,他出身于神木县太和寨乡太和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的时候,由于神府红军革命武装的存在,他的家乡便成了当地人口中的“红区”(神府革命根据地)。自幼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他在未成年时便加入了当地的民兵组织,并于1945年光荣参军,成为了刘籍甫领导的神府支队的一员。解放战争中,神府支队改编为晋绥军区警备一团,他又随部参加了解放高家堡、解放神木及十里长滩、王家湾、麻地沟、沙圪堵等战斗,并在沙圪堵一役中身负重伤,经后方医院治疗后复原返乡。
“我的右后肩中弹时,天已经快黑了,就感觉胳膊疼得抬不起来,鲜血顺着手臂直流。由于担架还没到,我被两名民兵架着走了一里多地,之后才上了担架被送到医院救治。”杜老说。也是因为当年的伤势,老人的右肩多年来一直难以提起,后被认定为“六级伤残”。当地民政部门都会及时向老人发放每月1070元的退伍军人津贴和每年2万余元的伤残军人抚恤金。
颇为传奇的故事发生在2016年5月。当时,杜老因突感胸闷气短来到县医院治疗。而通过X光片和CT检查,医生意外地发现其右侧胸部背侧有一颗子弹弹头。在征得了本人及家属同意后,医生为杜老实施了手术,成功帮他取出了那颗暗藏体内近70年、早已生锈变色的弹头。
整个采访过程中,老人的讲述恬淡而平静,但记者的心中却似波涛汹涌。这颗小小的子弹,见证着一名老兵的革命生涯与大无畏精神,见证的是杜老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平凡却又卓越无比的功勋。而由此放眼红色浸染的神府地区,从1933年创立的陕北红军神府特务队算起,曾有无数从这里走出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将满腔热血泼洒在了他们深爱的土地上。而我们能够做的,便是以一笔一划,牢牢铭记他们的姓名,用心讲述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