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9日
神木有“神”须细品
延安日报记者 朱佳雨
游客在神木天台山上远眺黄河。 延安日报记者 祁小军 摄
红碱淖 渭南日报记者 雷沛 摄
  一个“神”字,是神木人的精神追求;一眼“神”湖,是神木人的休闲天堂;万尊“神”像,是神木人的信仰所在;一棵“神”树,是神木的名称渊源;一个“神”区,是近代神木人的不屈精神。走进神木,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开,这一颗神奇的种子便在心里开始生根。神木有“神”,适宜细品。
  “神”字如印,刻在神木大地的石山上,此山也被命名为“神山”。自然风蚀的岩画体现神木人民的性格,也代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风貌,同时也是Logo汉印造型的纹理,该Logo图案中包含了玉雕双面人头像,代表文以化人;沟壑纵横的陕北地貌代表旅以载道;左侧为一个独舞的人,代表幸福生活,中间两个拥抱的人可看作母与子(亲情)爱人(爱情)朋友(友情),这也是爱的具体表现,Logo下方的纹理是延绵的古长城,展现出神木悠久的历史文化。Logo整体是一枚方印,单色红色寓意、热情、吉祥和昂样的斗志。
  神湖本名“红碱淖”,又名“昭君泪”。红碱淖位于神木县西北部,毛乌素大沙漠东南沿,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名神湖有两层意思,一是神湖是毛乌素沙漠中的一个大湖,处处充满神秘色彩;二是神湖地处神木县,是神木人心中的圣湖。红碱淖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现已被国家评为“A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水域辽阔,水草丰美,烟波浩渺,蓝天白云,碧水黄沙,景色绝佳。红碱淖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珍稀濒临危鸟类——遗鸥繁殖与栖息地,有占全球总量90%、多达2万多只的遗鸥在这里繁衍生息,规模壮观,另外还有白天鹅、白鹭、金雕、鱼鹰、鸳鸯等53种受国家保护的各类珍禽,百鸟戏水,和乐齐鸣。红碱淖还有非常丰富的渔业资源,有17种淡水野生鱼类,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美味,以本土之水炖大淖之鱼,被誉为“神湖水煮鱼”,以其独特的鲜嫩、可口而驰名。
  供奉诸神最多的地方就是二郎山。二郎山是麟州胜景,古属羌山,俗称“西山”,因山体中部有两处凸起,状如骆驼双峰,又名“驼峰山”。其海拔高度为1082米,素有“陕北小华山”之美称。宗教氛围甚浓,历来是晋、陕、蒙等邻近省区游览热点,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二十二传统庙会,更是商贾云集、游人涌动。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18年)明武宗朱厚照出巡路过神木县,见此山形颇似案头笔架,所以赐名“笔架山”。
  杨家城即麟州古城,位于神木县城东北约15公里的店塔镇杨家城村。据史料记载,该城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在古代军事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它“西屛榆阳,东据河溯,南卫关中,北控河套”,为宋代抗击契丹、西夏的边防要塞。宋代名臣文彦博、范仲淹、司马光、韩琦等多次巡查,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其中范仲淹的《麒州词》最为人欣赏和熟悉。相传,城东南原有松树三棵,粗可二三人合抱,人称“神松”,今神木一名即由此而来。1936年,神府佳苏区处于大围剿时期,敌人肆意屠杀群众,神甫地区的红军战士处在艰难困苦之中,苏区人民昼思夜想,盼望刘志丹的队伍到来。同年3月,刘志丹军长、宋任穷政委和唐延杰参谋率领红28军来到神府苏区,先在桃柳沟歼灭了敌人两个连,俘虏了一个副营长。杨家墕战斗结束后,神甫特区的党政军民在陈家坪召开欢迎大会,后红28军移师贺家川,随后打下了沙茆镇。原计划直捣神木城,彻底歼灭盘踞神府的敌人,解放整个神府地区。后接到中央首长电令,要刘志丹东渡黄河,打开罗峪口,把神府苏区作为红15军的后根据地。最后红28军在刘志丹的领导下东渡黄河。
  走进神木,这座陕北小城在人们的心中灰蒙蒙的印象逐渐淡去,神木之“神”实至名归。细细品味,深深祝福期盼它的明天更加神奇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