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版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9日
脑中风,你该了解一下!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我国,每6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发病率:120~180/10万人口;每年新发病例:>200万;死亡率:80~130/10万人口;每年死亡病例:>150万;患病率:400~700/10万人口;全国脑卒中患者:600~700万。
  什么是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是怎么发生的?
  缺血性卒中也称为脑梗死、脑血栓、脑缺血、脑中风等)是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表现。如果一个人突然出现偏瘫、失语、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全脑症状:头痛、呕吐和昏迷。
   中风症状的识别?
  脑中风的最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
  脑中风的主要症状:
  1.突发头昏、平衡调节障碍或行走困难;2.突发颜面部、上下肢或单侧肢体无力;3.突发言语障碍,或理解力下降;4.单侧或双侧视物模糊;5.突发不明原因的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中风常见的认识误区错误的观点:
  x中风不可预防
  x中风无需治疗(治不好)
  x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中风
  x中风后治疗6个月就会好
   正确的认识:
  √超过80%的中风是可预防的
  √发生中风应尽快就医
  √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
  √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
   发生中风怎么自救?
  1.尽快到综合性医院就诊;2.在有效的时间内动脉或静脉溶栓是治疗脑血栓最有效的手段,能最大限度降低病残或完全康复;3.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溶栓。
   如何预防中风?
  中风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制的和无法控制的。
  无法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年龄: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
  性别:男性>女性;
  家族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疾病;
  吸烟、酗酒、肥胖、运动量过少——生活方式;
  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
  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
   发生过中风或TIA史;
  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高于其他人9倍;
  而每次的中风发生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积极预防中风发生:
  1.戒烟、适度饮酒;2.防止体重超重;3.合理的膳食;4.适度体力活动。
  防发病(一级预防):
  从未发生过卒中或TIA的人:应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综合控制。
  防复发(二级预防):
  1.已发生过卒中/TIA的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避免复发;2.控制危险因素,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身身体查;3.不要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4.不要担心服药出现不良反应而擅自停服降血脂等药物。
  发生脑卒中,该如何处理?
  1.尽快到三甲综合性医院就诊;2.在有效的时间内动脉或静脉溶栓是3.治疗脑血栓最有效的手段,能最大限度降低病残或完全康复;4.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溶栓(发病后6—12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