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03日
古迹探寻
“清清”黄河水
本报记者 刘小艳
    ●延川县清水湾景区    榆林日报杨彬摄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在距离延川县城38公里处,黄河之水从天地相接处涌来,随意勾出一个“C”形大弯儿,又缓缓流去,却留下清水湾的美丽风姿,让观者惊叹。
  清水湾是黄河流经延川时形成的五大湾之一,弯度达到305度。据县志记载,清道光十一年前这里就是黄河西岸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据说因一条清水河由此入黄河而得名,叫做清水关。
  因为工作的原因,曾无数次来到乾坤湾景区,但有幸驻足清水湾,这还是第一次。
  进入乾坤湾,继续沿着公路盘旋行驶差不多10公里就是清水湾了。相比较乾坤湾而言,清水湾的弧度更显得圆润饱满,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在清水湾逐渐放慢了奔腾的脚步,水流延绵平缓向前舒展开来。
  相传清水关很早就存在,也曾有过它昔日的辉煌,建有清水衙门。明清前后,这里是方圆数百里的商品集散地,码头兴隆、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河面上,人们摇着木船,唱着粗犷的酸曲,与船桨击水声相和,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如今,沿着清水湾河道,走在清水关码头,河水滔滔,河谷深陷,两岸悬崖峭壁,虽然早已看不见光着膀子的黄河船夫,也听不到号子声。但随着清水湾古渡口的逐渐重建恢复,往昔的清水关从历史中款款走来,又出现在我们面前,踏着青石板,从一个个茶楼、小吃、手工艺品商铺门前走过,途经一座摇摇晃晃的木板吊桥,就可亲眼目睹那清河绕衙的清水衙门。此时,听着翻腾的黄河浪声,高一声、低一声地拍打着岸边石崖,就像读看一部记载着这条古道长河沧桑历史的厚页巨著。
  由此想到在1936年5月2日的那个夜晚,一大群帽子上缀着红色五角星的人,悄悄地从黄河对岸的山西鱼家咀渡过河来到了清水关,毛主席住进了离清水关不足两里的刘家山村的刘登山家。随后几日,他先后在延川县杨家圪台和太相寺村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总结东征,部署西征。至今,河滩上还留着当年毛主席坐思国事的石碾。
  千百年以来,黄河穿过黄土高原奔腾不息。而清水湾就如其身形一般,用一个未完的句号,缓缓诉说着黄河古渡口的历史,让每一个来到此地的人,都能静心聆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