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的时机终于来了,正好八大队接到任务,把美军飞机运到昆明的战备物资给运出来去投入内战,刘善本和八大队队长说:“这个任务我一定要参加,因为我要了解西南的气象和地理情况。”当时八大队队长想这么重要的任务,太平(刘善本在八大队的绰号是‘太平’,他两次在空中处理了机械事故安全着路,所以称为空中永远太平)去就是出了问题,有他在场都可以解决了,可以保证任务万无一失,就批准他参加执行任务。
前期的准备他特别到航行室借了西北的地理地形图和航行图,前期的准备都做好以后,为了不牵连别人他在家把通讯录烧毁,还把看过的一些进步书籍也尽量销毁,不要牵连家人,唯独对《新民主主义论》他不愿意销毁,将这本书扔在了邻居的阳台上,他希望有更多人看到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论述。
出发前一天晚上,他坐在妻子的床边迟迟不肯走,两人聊家常,而且偷偷在妻子的枕头底下塞了钱,一直到妻子说:“你快走吧,明天你还要执行任务。”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但是刘善本不能跟任何人说,也不能跟妻子说,如果泄露出去不仅起义不能成功,还会人头落地。
刘善本的打算是将昆明的战备物资直接运到延安去,可是天不作美,西北的天气恶劣,所以只好按照上面的指示将物资运到了指定地点成都,修整了两天。重新起飞再次飞昆明运输物资的时候,成都下起了小雨,他想是西北的恶劣气候已转移到西南,可不能再错过机会了,1946年6月26日他一早提前上了飞机,这一天也是国民党胡宗南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一天,也是刘善本驾机起义的一天。
刘善本是机长,他把机组其他飞行员的子弹夹全都卸了下来,这样一旦发生问题,只有他一个人有枪,其他人都能在控制之中。正好这时候有个中学同学和成都国民党通信学校的4个学员要暑假回昆明,和刘善本说要搭飞机,刘善本特别高兴,开着车还带着人家在机场兜了两圈,让机场的人都看见有人搭飞机。
根据刘善本女儿刘江平介绍,当时她父亲亲自驾驶,但是他的领航员是不愿意的,领航员说:“我没有办法,延安也没有导航台,我也没有相关资料,怎么领航?”刘善本说:“你看看我包里有不少资料,有没有西北的。”其实,刘善本早准备好了,为了防止领航捣鬼,他不断地询问让他报数据,因为刘善本早已计算好了数据,只要他报的不对刘善本马上就能知道。
越往西北飞天气条件越差,雨大加上秦岭山峰多,不得不飞到云层上面,飞了一段时间他认为可能雨已过去,看到有个云洞,他刚推机头下降,突然发现那是秦岭的主峰,他马上急拉机头,好险差点没有撞山。
飞机飞过秦岭飞跃甘泉,再飞前面就是延安了,天还在下着小雨。刘善本看到一座高大的青砖瓦房,后来刘善本才知道那是杨家岭礼堂。于是他立即向右转弯,视野顿时开阔起来,一条跑道直入眼帘,真是柳暗花明。他高兴极了,调正机头方向,对正跑道,不愧为美国培养出的优秀驾驶员,把有4个发动机的远程轰炸机平稳地降落在这个只能降落小型运输机的机场上。这时,他看到山腰上一排排密密层层的窑洞尽收眼底。原来延安城就在这里!
聪明的他,没有立即关发动机。他想万一是国民党的机场怎么办?飞机马达还在运转,他从机窗望出去,一眼看见草丛中有穿灰色军装胸前系有红布巾的人。他们正持枪警戒地对着这一国民党飞机。刘善本才确信:这里就是延安!马上关闭发动机,打开机舱门迅速跳下飞机,朝着在草丛中站起来的军人走去,大声冲他们说:“我们是反对内战,起义来的!”
一时间,延安人奔走相告,小小的延安城沸腾了,天天比过年赶集还热闹,男女老少成群地赶来看大飞机。三天后,也就是6月29日晚上,党校礼堂灯火通明,党中央在这里隆重召开大会,欢迎刘善本机组。当刘善本一行来到礼堂门口时,已有许多人在那里迎候了。为首的高大身材的人,向刘善本伸出他宽厚的大手,微笑着朗声说道:“毛泽东,热烈地欢迎你们到延安来!”刘善本双手紧紧地握住毛主席温暖有力的手,热泪盈眶,他有千言万语要和毛主席说,但是最后他只说了:“主席,我终于到你这来了!”
刘善本来到延安后最关心的事就是建立一支人民空军。他几次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自己的愿望。
1946年8月初的一个早晨,朱德总司令派人邀请他们机组人员去做客。他们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样,谈话也让人感到亲切、实在。最后,他终于把憋在心里的话和盘托出:“总司令,我们来延安一个月了,分配给什么工作呢,眼下战争正紧张……”总司令看着他,反问道:“你想干点什么呢?”刘善本正欲开口,总司令接着又说:“善本哪,你还是干本行吧。我们马上要着手建设空军。现在建设空军,是为了将来新中国有一支强大的空军队伍。不仅要超过现在的蒋介石,还要超过美国……”听到司令这样的安排,刘善本激动不已,高兴极了,也充满了很大的信心。
8月14日,他以“这里的人情充满了温暖”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广播讲话,表达了他决心同党和人民一道战胜困难、迎接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从此,刘善本踏上了人民空军建设的征程。他担任了我军的第一所航校校长,为初建的人民空军培养了大批骨干。国产故事片《长空雄鹰》就是取材于那段令人难忘的历程。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赵宝桐、王海、韩德彩等,很多都是由刘善本手把手教出来的。
1949年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刘善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1日,在举行开国大典时,刘善本驾驶C—46型飞机作为空中分队的领队机长,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党中央、毛主席和数十万群众的检阅。1964年2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升少将军衔的人员名单的报告末尾处添上了“刘善本”的名字。由毛泽东亲自提名,周恩来总理颁布命令,刘善本被授予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他是全军1300多名开国将帅中加入到人民军队行列中最晚的几位之一。
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空军被称为“天之骄子”,飞行员的生活是很优裕的。刘善本又素以学习成绩优异、飞行技术超群而负盛名,在一般人眼里,他更是“仕途”坦荡、令人羡慕的佼佼者。然而,刘善本却视荣华富贵如粪土,宁肯同当时还处于弱小一方的解放区军民一道,钻山沟、住窑洞,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刘善本的起义,发生在那样一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已经远不再是单纯个人的行为了。正如当时一位诗人所写的:“这是一声响亮的信号”,它宣告“人民不朽,正义不朽,在黎明的号角里,一切魔怪都要退掉!”它极大地鼓舞了正在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而战斗的各解放区军民,也促使国民党军队中具有爱国之心的广大官兵重新思考和选择自己的道路。在他之后,国民党空军先后有42架飞机、100余人起义。单是刘善本原先所在的第八航空大队,从1948年到1954年的七年间,就有十多位国民党空军先后驾驶飞机回到人民的怀抱中来。所以,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称“刘善本同志是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带头人”。
一位1948年驾机起义的同志,回忆往事,仍十分动情地指出:“刘善本同志是我们这些从国民党空军中起义过来的人所景仰的先驱,是一面正义者的旗帜。他引导了我们不少爱国志士飞向人民的怀抱,走上了不平坦的社会主义光明大道!”
时隔多年的今天,刘善本这种为维护国家和平、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不断为国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为国争光添彩。
(延安新闻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