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8日
难忘的留影
安然
  在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的毛泽东旧居院中,有一张毛泽东与参加宁都起义的部分同志的合影。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26路军在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等率领下,于江西宁都举行了武装起义,加入红军。当时,起义官兵达17000余人。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
  经过整编,红五军团成为我工农武装的一支雄师铁军,以勇猛顽强、善打硬仗恶仗著称。长征中,红五军团主要负责抗击敌军追兵,掩护红军主力北上。一路上,红五军团以顽强的阻击和悲壮的牺牲为自己赢得了声誉,“铁流后卫”成为红五军团的另一称呼。当时,在红军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红一军团打先锋,攻无不克;红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
  湘江战役中,为确保中央红军顺利渡过湘江,红五军团负责殿后的三十四师5000多名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被俘后,他从腹部的伤口中拽出肠子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1937年1月12日,第五军在甘肃高台遭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马家军的包围进攻,全军将士在董振堂的指挥下誓死坚守高台,血战七天八夜,战至最后一人一弹,最终寡不敌众,董振堂及3800多名红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1938年12月20日前后,为了纪念宁都起义,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麓,接见了参加宁都起义的团以上干部。这张照片就是在接见时照的。
  据蒋耀德回忆,1938年12月的一天下午,他接到校部通知:毛泽东要接见宁都起义的老同志。蒋耀德激动得彻夜未眠……
  第二天吃完早饭,他就从罗家坪出发,来到凤凰山麓。他对毛泽东的警卫员说:“请给毛主席说,五军团蒋耀德来看他来了。”毛泽东听了警卫员的报告后,高兴地请蒋耀德进屋。毛主席与蒋耀德握手后请他坐下。蒋耀德激动得热泪直滴,心想:“毛主席工作那么忙,还始终没有忘记我们。”他坐下后,毛泽东说:“你们五军团在党的领导下,从江西长征,建立了不少功勋,你们五军团很英勇啊!”毛泽东停顿了一下,用亲切、深情的目光望着他,又说:“你们在赣州、龙岩、漳州、水口等重要战斗中都打得很好。可惜赵博生、董振堂都牺牲了,长征的同志也没有多少了。遵义会议后,你们一个团抗击了敌人十个团,在金沙江你们抗击了尾随敌人,扼守阵地九天九夜,使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毛泽东的眼角有点湿润了,他为长征途中牺牲的指战员们而难过。这时候,警卫员进来说:“主席,好多同志都来了,王稼祥同志也来了。”
  毛泽东走出去,与同志们一一握手,并又讲道:“你们五军团的同志,应继承宁都起义的精神,用它到前线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一定是战无不胜的。”
  在场的所有人都热烈鼓掌。接着就准备照相。毛泽东让萧劲光站在自己的位子上,萧劲光不肯。其他人也互相推让,毛泽东说:“请大家站好,不要动!”这张照片就这样照成了。
  相片拍好以后,毛泽东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宁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蒋介石反对共产党的政策,给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一支新的力量,对巩固和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抚今追昔,爱国主义世代传承。中国革命能够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更离不开将士们的卓越贡献和浴血奋斗。纪念宁都起义,就是要高扬爱国旗帜。 (作者单位: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