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30日
履行承诺 说到做到
我市按期实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四达标”
  本报讯(记者 惠慧)11月29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的“脱贫攻坚,延安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各部门、各县区把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夯实部门责任、强化督导问责,全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全面达到安全饮水、户户通电、村村通硬化路、配有标准化卫生室等市贫困退出的“硬指标”。
  “延安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虽然城镇化建设步伐逐年加快,但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等原因,基础设施欠账较大,远远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此,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向广大群众提出2017年11月底前实现‘四达标’、2018年底前基本实现‘四补齐’、逐年推进‘四提升’的庄严承诺。”市发改委城乡统筹办主任杨志旗说。 
  据悉,截至目前,我市投资3.68亿元,实施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1314处,完工率100%,受益人口21.7万人,覆盖了今年计划脱贫的163个贫困村,今年计划摘帽的延长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对全市未通动力电的194个行政村363个自然村进行动力电改造,对未通电的141口农村公用机井实施通电,目前已全部建成。全市贫困村和贫困县电力入户率达到100%。
  今年实施完成了计划贫困退出的143个行政村通村沥青(水泥)路746公里,维修整治92个贫困村“油返砂”通村公路366公里,合计1112公里。计划今年脱贫摘帽的延长县288个建制村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通畅率100%,全市163个计划退出贫困村已全部通畅。并投资7310万元,对全市不达标的532个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现已全部建成并通过市级验收。
  与此同时,在有条件、有需求的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建了27所幼儿园、19所标准化卫生室;全市共有13个贫困村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区内,已全部实施完成;实施52个农村互助幸福院,目前已全部建成。
  随着一个个工程的落地建设,贫困村群众的饮水、出行、住房、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条件大幅改善,村庄环境得到改观,贫困群众获得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惠。